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时间:2022-03-15 11:03:56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每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的一个能力点。比如,2005年广东卷21分的现代文阅读题就有三道题是直接考查句子“含义”,其他两题也要理解有关句子才能作答。“重要的句子”通常指:1. 结构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2. 能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旨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3. 有丰富内涵的语句;4. 能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结构或主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5. 含修辞手法,内容较含蓄,能增强文章表达效果的句子。

【知识梳理】

此考点可以用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形式考查。设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下几种句子。

1. 起始句。位于文章开头,往往有提示、总起、概括、转承的作用。或交代全文的内容以及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或提出全文的观点(议论文),或介绍写作对象的特征(说明文)。

2. 收束句。位于文章结尾。或作结论,或作照应,或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抒发感情。如《挖荠菜》的结尾:“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怎样才会得到幸福。”照应了开头,而且使文章的主旨更显豁。

3. 过渡句。它往往出现在段落与段落之间及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连接处。能使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衔接紧凑,起到转换内容的作用,如《琐忆》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

4. 矛盾句。这里所说的矛盾句是指下面的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没有细致地领会原文,就觉得所提供的从文章中抽出来的句子,跟我们的理念或者生活的逻辑不符;二是文章的前后几句好像自相矛盾。在典范的作品中,文理不通、自相矛盾是不存在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情况,你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这类句子往往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5. 比喻句。这种句子的作用有:在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字中使作品的观点通俗好懂,容易被读者接受;在描写抒情的文字当中,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对于如何理解这类句子,解决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

6. 结构复杂句。现代文中许多句子的意思一看就知道,但是有些句子需要斟酌以后才能明晓其含义,如果缺少斟酌的功夫,也就会误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解读】

例1 依据下面文字,如何理解“天坛、太庙,依傍的是祖荫”这句话?

能享天年的树毕竟不多了,人们懂得了植树的重要,“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是人类的美德,为子孙造福的职责。毁尽了树,人类自己也将毁灭,于是地球上只剩下高昌、交河、楼兰……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作者永存在艺术中。然而艺术极难成活,比树难活多了。人们说风格是人,也可说风格是树,像树一样逐渐成长。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年添增的,而风格的形成还往往不一定与岁月成正比,未必越老越有风格,但却绝对需要长年累月的耕作。众目睽睽,空头美术家满天飞舞,君不见在花篮簇拥的展厅中,有最长、最大、最小及用脚、舌、发制作的符咒。作者往往是三年、二年、一年成才的俊彦或美女。雨后多春笋,更多杂草,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天坛①、太庙②,依傍的是祖荫。

[注]①天坛:在北京。原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②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

[解析]此题正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对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收束句。这句话有多种理解,至少应写出两种意思。一是表层意:“天坛、太庙依傍来自祖宗留下来的大树,而非短时间所栽植的小树”。理解表层意的关键是理解“祖荫”所指,因为其他几个词语的意思是单一的,而“祖荫”虽指“祖上留下的福荫”,可这“福荫”究竟是什么呢?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然不同。此处既然是“天坛、太庙”依傍的,不是“大树”是什么?再说,它是承接前一个问句“哪里去寻夏木荫浓处”,显然就是对这个问句的回答(如果是反问句则另当别论)。还有,本段开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提示了“树”这一答案。那么,答案是不是就这样“搞定”了呢?当然不是,这还只是字面意思。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收束句,我们仅仅从它的表层解读显然是不够的。做阅读理解题有一个十二字方针: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我们仅从这一段话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多处在谈“树”,其实也是在谈“艺术”,结合全文就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树”是“故乡”的象征,是“艺术”的象征。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另一层意思――比喻义:说明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或“我们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

友情提醒:高考中凡是作为“理解”来考查的句子都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必须结合语境探究其深层含义。

例2 对下面语段中划线处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害。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能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A. 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 美国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 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 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解析]此题用选择题的形式检测理解句子的能力。①抓中心句。这里要理解的有两句,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句是补充说明的句子。②抓中心词。第一句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害虫”。③对照选项。选项C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害虫出现”。此主干与被理解的中心句的主干相同。再对照修饰语,原句与选项C项主语的修饰成分都是“能抗虫害”;宾语的修饰成分前者为“更难对付”,后者为“更不容易杀害”;根据以上对照可知C项正确。对照D项,其主干是“作物保护害虫”,显然与原句意思不合。B项的主干是“玉米和棉花品种无法对付害虫”,显然也是错误的。④注意关键词语的特殊义。如“雾剂”一词,上面用了引号,根据上下文,可知它有特殊含义,而A项却说“‘雾剂’污染环境”,将它理解为本义,显然有误。

【技巧点拨】

一、要了解句子作用,防止答题时“想当然”

重要的句子都有其基本作用,弄清这些基本作用,答题时就可以用它们作为框架,避免答案偏离方向。在“知识梳理”部分已经谈了“起始句”“收束句”等的作用。另外还应注意下面几种句子的作用。

1. 深化句。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多为记叙、描写之后的议论、抒情句。

2. 警示句。对某些现象有概括、提炼的作用,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3. 情感句。表达了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4. 引用句。表达一定的思想,证明某种看法。

5. 讳饰句。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为了避免直言带来的不妥。

二、不忘文章中心,不要生搬硬套

1. 重要句子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或是文章中心的部分内容,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心,理解重要句子时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不仅丢掉了一把重要的“钥匙”,还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

2. 有的同学喜欢拿同类型句子的基本作用“套”,这是不行的,必须有语境意识,有文体意识,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编辑 文 墨)

上一篇:英语中表示“本想”的若干种方法 下一篇:散文阅读“作用类”题的解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