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疝胸部X线征象与钡餐造影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15 12:39:06

膈疝胸部X线征象与钡餐造影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对膈疝患者胸部X线征象与钡餐造影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40例膈疝患者,对其X线征象与钡餐造影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40例患者疾病检测率为100%。影像学表现:40例患者X线影像表现中有12例患者出现心后区团块影,占比例的30%;存在气体影的为7例,占比例的17.5%;空洞样改变的为13例,占比例的32.5%;心影下部密度增高5例,占比例的12.5%;单侧肺野蜂窝状及肠管状影3例,占比例的7.5%。结论:两者均对膈疝的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提升疾病的检出率。

【关键词】 膈疝 胸部X线征象 钡餐造影

【中图分类号】R741.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7-01

膈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缺损的膈肌部位进入胸腔进而形成膈疝。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X线征象与钡餐造影进行检测。但由于腹腔脏器较多, 进入疝怀的内容物也不尽相同,导致影像表现也不同,因此在临床中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进一步提升疾病的诊断率,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对膈疝患者胸部X线征象与钡餐造影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40例膈疝患者,年龄3――69岁,男性26例,女性14例。小儿2例,老人27例。所有患者中食管裂孔疝31例,先天性胸腹膜裂孔疝3例,胸骨旁裂孔疝6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同时予行钡餐检查。

1.2检查方式

患者均进行放射线检查,常规胸透后对阴影部位进行多观察,而后行造影检查。造影前禁食8h,采用站立进行吞钡,重点观察阴影部位与食管之间的观察。服钡剂200ml后采取俯卧右前斜位进行检查。若显影不清楚时可采用呃逆法、卧位交替进行检查,提高疾病检出率。若患者肺野出现蜂窝状透亮影像要予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检查后的影像进行观察,并对疾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

1.4数据统计

数据均为计数资料,资料采用%表示。

2结果

对所有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疾病检出率进行调查后总结出以下结果:

3讨论

膈疝在临床中可分为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两种,先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膈肌先天性缺陷导致,发病部位以左后外侧最为常见。在所有类型的膈疝中最常见的为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高达膈疝发病率的90%。膈疝中,疝入脏腑多以胃为主,约占总比例的50%,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患者年龄较大,膈食管膜弹力组织萎缩和( 或) 食管周围韧带松弛致食管裂孔松弛增大。(2)腹腔内压力过高,导致疾病发生。例如肥胖、腹水、妊娠、习惯性便秘等等。先天性膈疝在临床中多根据形态进行分型,主要分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短食管型裂孔疝、食管旁型裂孔疝、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四种类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为可复性疝,疝环内容物可自动回复到腹腔中。短食管型裂孔疝患者在临床中均会出现食管变短状况,且贲门和胃底均在膈上。食管旁型裂孔疝患者会出现食管裂孔变薄情况。混合型食管裂孔疝患者兼具上述症状,且后三种膈疝为不可回复性膈疝。后天性膈疝多为外伤所致,患者均遭受直接或间接性暴力,导致胸腹腔出现较大的压力差,或为锐器刺入膈肌导致膈肌完整性受损进而形成膈疝。

膈疝中最常见的就是食管裂孔疝,本病的影像多表现为纵膈心影重叠以及心后食管区域出现含气或团装阴影。在不同的、密度以及内容物因素的干扰下影像表现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钡餐造影见钡剂充填膈上囊状影或肿块影,在胸片或透视下见到此征象要充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考虑,尤其是出现呃逆、反酸的患者,要高度怀疑为膈疝疾病的可能性。对于先天性膈疝的小儿来说其影像表现多表现为胸腔内蜂窝状含气影,部分影像为类似肠管影像。且胸腔透亮影像多于腹腔肠道内气体呈现相互延续状态。此种影像多提示为胸腹膜裂孔疝,少数患儿还会出现患侧膈面消失、纵隔偏移显影。钡餐造影能够有效对胸腔蜂窝影像进行提示,为诊断提供依据。若患者吞钡过程中,钡餐造影剂计入胸腔阴影内要考虑为结肠组织进入疝环。

总的来说,X线征象与钡餐造影能够有效对膈疝进行检测,并能对疝环内容物进行提示,在膈疝检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军.X线钡餐造影对胃扭转的诊断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9(21):69-71

[2]盛新,魏丛明,马耀磊.创伤性膈疝22例诊疗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62(03):109-110

[3]史俊昌,张长锁,贾军强.膈疝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附31例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21(31):554-559

[4]张力键.膈疝的影像学表现与检查方法[J].中国当代医药,2013,34(22):502-503

上一篇:牙前位移患者中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 下一篇: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