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小学美术开放式课堂

时间:2022-03-14 11:10:06

如何构建小学美术开放式课堂

摘 要: 开放式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尝试,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也能够更全面地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种符合现代儿童学习规律的方式,能使学习者成为课堂中名副其实的主角,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主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地享受美术带来的无限乐趣。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开放式课堂 构建方法

新的美术教育理念要求每堂课都能够焕发生命活力,通过美术教学课程,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引导学生用基础的艺术方式表现内心感受,达到认知、情感、创造的整合。为孩子创造开放的空间,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绘画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堂是孩子们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让孩子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其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成就感的关键。

一、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体验发现,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实践性、现实性的事件、现象来设计美术学习、创作内容,将会使学生在创作中拥有丰富的题材,不再为不知道画什么而抓耳挠腮。这种来自生活的强烈的情感与愿望,使他们产生了创作灵感,为想象插上了翅膀。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小学生需要的是引导,教师的任务就是发现潜藏在每一颗幼小心灵中的潜力,即创造、探索、表现的欲望。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交流,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美术教学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贴近教师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我在教学《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让学生感受由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的美感。听完后,学生都争着抢着说自己的感受: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我闻到了花香;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表现田野的背景图,让学生把将刚才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学生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展示出来。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具有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能否拓展。

三、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程序

教师可准备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按照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不再单纯地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目,而是模糊这些固定题材的形式界限,留下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自己创造。在题材及表达形式上营造更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创格新的作品。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突破自己感受到的,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按照固定模式描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空间,培养对空间的直觉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光与颜色的关系。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创作,互相评价。在彼此欣赏对方作品的时候,与同学进行交流,吸收别人的优点与特长,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目前的美术教学大部分都是由课堂传授及课外练习两部分构成,教学内容只是学生临摹。这样就造成了课堂组织单一,学生作品大同小异,学习气氛沉闷的状态。很明显,这种过于保守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只有构建开放式美术教学课堂,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宗旨。

四、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突出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并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我从中发现了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出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教学灵活性、交互性

长久以来,传统的美术教学都采用讲授示范和临摹练习的教学方式,这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等功能于一身,在表达信息的方式上更加生动形象,尤其适合于容易分心的小学生。利用互联网,准备与美术教学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声像同步的情景。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使教学内容更开放,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全面性。由于小学生基础及兴趣不同,教学内容需要做弹性处理,同一方向的题材可以用不同的内容展示。以课本为主线,但是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选择及引入。比如在教学剪纸、折纸、版刻、泥塑等内容时,可以在网上找出相关发展过程、地方风俗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欣赏更多的课本之外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审美经历,唤起他们的创作意识,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优化多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强化教学效果,开阔视野,同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的长足发展。

总之,只有创造开放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课堂也才会因此而多彩并充满活力。

上一篇:刍议少儿声乐课的讲授 下一篇:新课标下美术作业快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