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波动分析

时间:2022-03-14 07:19:55

山西经济波动分析

摘 要:经济波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山西经济波动为研究对象,对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波动的周期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运用Eviews3.1进行多元回归,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方面分析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波动;波动周期;消费需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045-02

1 引言

经济波动是指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一定规律的现象,由经济扩张期和经济收缩期构成。如何使经济波动的振幅减小,延长扩张期,缩短收缩期,是经济运行中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作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导的山西,在经济总量波动和产业结构变动方面存在着诸多特殊性。因此,全面认识山西经济波动的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来缓和经济波动,对于维持山西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大意义。

2 山西经济波动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在“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其中存在的经济波动幅度大的问题更值得深思。因此,需要对山西的经济波动状况做一个系统的分析。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用GDP增长率的波动来衡量经济波动。

由图1可看出山西省30多年来的经济是发展与停滞,高涨和低落交替演变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山西经济共经历了四个波动周期。

1978年―1981年是第一个波动周期,这三年的经济波动时间短,但幅度却很大,是迄今为止波动幅度最大的一个周期。1981年―1991年为第二个波动周期,经济增长于1984年到达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21.6%。本轮波动历时7年,较为平缓。第三个波动周期是1991年―1999年,本轮周期扩张期振幅为8.9%,收缩期振幅为5.8%,总体较为平缓。从1999年开始,山西经济进入第四轮波动周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山西2008年的增长率明显下降,并于2009年达到波谷。2009年至今,山西正经历第五轮波动周期,2011年山西省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3 山西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

3.1 与国家周期波动情况相比,山西省的周期波动更为剧烈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过去40年在山西省GDP波动中,最大增长落差与平均增长落差分别为39%和23.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和15.6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接近,同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从此之后,山西经济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第二个经济增长周期内,山西经济开始缓慢增长并逐渐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第三个经济增长周期,山西与全国经济波动的上升阶段大大延长。1998―2007年1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14%;山西省除个别年份以外,也基本维持在7%至14%左右的区间内。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2009年,山西全年增长率仅为5.4%,成为1981年以来山西经济发展的“新低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经济波动周期短,振幅大,经济发展不稳定,是山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

3.2 经济周期波动的路径逐级抬高,逐步趋向高位波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日趋成熟,山西经济增长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1981-1991年,山西GDP年均增长8.7%,1991-1999年提高到10.3%,进入新世纪以后的7年,进一步提高到13.1%。改革开放以来,在1992-1997年和2001-2007年两个时期内,山西经济呈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第一个时期年均增长12.0%,第二个时期年均增长13.1%,与第一个高速增长时期相比,第二个时期更长,增速更快。

3.3 经济增长波动幅度逐步平稳,发展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经济周期波动的振幅逐渐趋于平缓并维持在高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波动幅度随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而减小。1981-1991年,经济增长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20.8个百分点;1991-1999年,相差8.9个百分点;1999-2009年,相差10.4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标志山西省经济活动逐步趋向成熟,宏观经济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4 山西经济波动的原因及实证分析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本文利用1991-2011年间的样本数据,把投资、消费及出口引入同一模型,考察他们对山西经济波动的影响,其中投资总额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度量,消费用最终消费度量,用GDP来度量经济波动。利用eviews3.1对影响山西经济波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为:

LnGDP=-0.385+0.043lnTZ+1.096lnCS+0.019lnEX

(0.19)(12.73)(29.38) (34.07)

R2=0.994 F=1005.42 D.W=0.552

模型通过了各项检验,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较高,拟合程度较好。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影响GDP的诸因素中,消费的影响最为重要,其边际倾向最大,当消费增加1个百分点时,引起GDP增加1.096个百分点。投资的影响次之,GDP对投资的边际倾向为0.043。与投资、消费相比,外贸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以下针对消费、投资和出口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分别进行分析。

4.1 消费对山西经济波动的影响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重要影响。消费需求的过高或过低,以及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投资结构的矛盾,都会造成经济的波动。

近年来,山西省消费需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全省GDP增长13%会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6%,零售总额的增长快于GDP增长4.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消费需求的增加对于拉动山西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但是,山西省的消费需求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不平衡。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总量和增长速度都明显超过农村居民,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大的贡献率,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从总量上看,2011年,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为1031.01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为2461.52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为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的2.4倍。从消费结构上看,山西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7%和41.1%,而农村居民的消费以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在耐用品上的支出较少,如果将文化、教育和服务等方面的消费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将会更大,这对于山西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2 投资对山西经济波动的影响

投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投资形成了生产手段和生产能力,投资规模和投资率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投资必然会引起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利。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速的影响由1978年拉动6.8个百分点上升到2011年的9.1个百分点。可见,虽然投资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比消费弱,但仍是拉动山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投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偏重于第二产业,这种情况造成山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同时,第三产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消费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弱。这种投资结构使得投资成本过大,同时还加剧了地区与产业发展不平衡,从根本上阻碍了内需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进而推动山西经济的发展是当下山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4.3 外贸对山西经济波动的影响

对外贸易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它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着“发动机和助推器”的作用,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

山西作为中国内陆的资源大省,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有限,影响力排在投资与消费之后。从总体上来说,外贸总量偏小,依存度较低,增速落后,2011年山西外贸总量与增长速度在中部六省中位列倒一。另外,山西外贸结构过于单一,2011年出口产品中煤炭、焦炭、镁的比重占同期全省出口产品总值的53.7%。同时,山西省出口地区较为集中,特别是对美、韩、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依赖度较高,对东亚和欧盟市场的出口额更是占到总额的50%以上,当金融危机来临时,国外需求将大幅下降,山西经济的波动将难以避免。

5 促进山西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扩大居民消费,形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第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解决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没钱花”的问题,想尽办法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发掘居民的消费潜力。第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加居民消费信心的关键就是加速构建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条件,使老百姓解除医疗、教育、住房、失业等后顾之忧。第三,改变居民消费观念。要积极推广信用消费,网络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逐步改变人们保守的消费观念,建立积极的消费观念。

5.2 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与投资支持,促进山西省传统支柱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逐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加快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围绕建立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着力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向正在发展和壮大的新兴产业,促进全省传统支柱产业。

5.3 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发挥外贸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首先,进一步扩大外贸规模。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其次,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立足比较优势,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改造传统出口产业的作用,积极引导外资外商参与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与改造,加大对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少的高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刘树成,樊明太.中国经济波动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0,(5).

[2]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J].经济研究,2003,(3).

[3]王建中.山西经济波动分析[J].山西经济,2003,(2).

[4]雷怀英,郭冰.山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3,(4).

[5]罗衡,窦志达.山西经济周期波动状态、成因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2,(2).

上一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策略分析 下一篇: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