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例佝偻病病儿调查分析

时间:2022-03-14 04:58:10

894例佝偻病病儿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区儿保门诊就诊婴幼儿的佝偻病发病情况和家长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方法 根据症状、体征及碱性磷酸酶的测定确诊为佝偻病,分析了喂养方式、产次及维生素D类的添加与佝偻病的关系。结果 母乳喂养在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只有同时注意及时添加辅食和维生素D,才能有效地防治佝偻病,多产、户外活动少、光照时间短等因素与佝偻病有密切关系。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早期预防用药、鼓励母乳喂养、合理喂养是降低佝偻病的发病关键。

[关键词] 佝偻病儿童;喂养方式;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儿保门诊2006――2009年保健卡2630份,以明确诊断佝偻病作为分析资料。

1.2 观察指标 ①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②辅食添加,根据辅食添加的种类、时间及维生素D的及时添加与否分为优、良、差;③产次,分为1产和多产(1产以上);④环境,患儿所在地分为城市和农村。

1.3 资料处理 所有资料的统计在IBM-PC/XT机上进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佝偻病的发病情况:2630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佝偻病占894例,构成比33.84%在健康体检8大类疾病中排列第2位。(龋齿70.99%,上呼吸道感染4.83%,营养不良3.8%,贫血1.52%)因此,在我林区佝偻病仍然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佝偻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1-3岁儿童,其构成比为73.3%,1-3岁是婴幼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辅食添加的重要时期,因此喂养不好,辅食添加不当,特别是不重视佝偻病的防治工作很容易导致发病,进而发展为营养不良等疾病,导致儿童发育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切实加强婴幼儿的营养调查,提高母乳喂养意识及时添加维生素D类仍然是儿保工作的重点[1]。

喂养情况的影响:在894例佝偻病儿中,人工喂养所占的比重最大66.4%。而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分别19.0%、14.6%。从表1可以看出喂养方式不同所致的佝偻病程度也各异,其中人工喂养所出现的I、II佝偻病儿最多见,而混合喂养所出现的佝偻病儿多为I,有显著差异。我们认为人工喂养是导致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的一种重要原因,这也为单纯母乳喂养容易忽略各种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而导致佝偻病应引起家长和儿保大夫注意。母乳营养全面,易于吸收,因而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母乳在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只有在同时注意及时添加辅食和维生素D,才能有效地防止佝偻病。

环境影响:在894例佝偻病患儿中39.37%为多产儿,57.4%为城市人口。家庭环境、日照都可能影响小儿骨骼发育。城市儿童辅食及维生素D添加较及时,但日长时间较短,而农村儿童日照时间较长,但辅食及维生素D添加不好故而使佝偻病的发病率增加。因此儿保工作应加强科学喂养知识,特别是农村儿童的饮食均衡及维生D的添加,城市儿童应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见表1、表2。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从统计分析发现佝偻病儿就诊主诉多以多汗、哭闹、骨骼系统改变为最多。检查所见患儿伴有枕秃和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有的儿童还伴有运动机能发育迟缓如出牙迟或前囟闭合迟等。由于患佝偻病后免疫力降低,因而易患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能是佝偻病所致。因此在临床上要尽可能探明多汗、哭闹伴随的症状,以便及时诊治。

参考文献

[1] 董援利,关景林,邢书云,等.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及免疫功能间关系.使用儿科杂志,2001:6(2):92.

上一篇:赖诺普利与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 下一篇:复方紫草油治疗婴幼儿核素32P敷贴皮肤血管瘤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