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治理机制的内涵和选择

时间:2022-03-14 04:26:37

论财务治理机制的内涵和选择

摘要: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实质上就是为已经建立的公司财务分层结构中的各个财务层次进行适当的权、责、利的配置,确定各个层次的财务权利,并划定明晰的界限,抑止各个财务层次扩张自身权利的冲动;在财务利益的驱动下,提高各财务层次的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和履行责任的自觉性,从而达到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有效制衡,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合理统一。

关键词:财务治理;财务管理;机制选择

一、财务治理机制的基本内涵

设计、形成有效的财务治理机制,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适度的调节和控制,是财务治理追求的主要目标。财务治理机制是指在企业财权配置的基本框架下,依据财务结构,形成一种自动调节企业财务活动的经济活动体系。通过对财务结构的安排和一定的制度设计,使得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够自发的进行调节和规范。财务治理机制是基于财务基础机制的一般运作原理,具有对财务活动调节的宏观性等特点。财务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财务约束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财务决策机制主要对治理范畴内的财务决策活动进行调节,主要包括财务筹资、投资等,只有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才能是资本的投入更具效率,取得相应的收益,从而保证财务活动的顺畅;财务激励机制是对财务治理主体进行有效激励、激发、调动其参与治理和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务效益,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可以协调企业财务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促使财务主体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从而推动整个财务体系向财务目标迈进;财务约束机制是对财务治理主体进行有效制约调节,促使财务主体各尽其责,防止某一主体权利过度膨胀而损害治理效率,财务约束机制的有效发挥可以防止权利失衡而导致的财务治理效率低下。财务治理机制所包含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实质上就是要通过对各财务主体和财务管理主体的权、责、利的合理安排,实现权、责、利的统一,在财务利益的驱动下,提高各主体有效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在相关财务责任的约束下,促使各主体的财务权利配置更为协调,形成有效的财务制衡机制。

二、财务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内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也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动态改变。因此,企业在选择财务治理机制时,应该采用“动态治理”的观点,即不存在一个一成不变、普遍使用的财务治理机制,对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应该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治理机制。实质上,对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是公司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动态变化、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对于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是下述六个因素对公司财务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公司财务治理机制的选择,例如,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赋予股东大会财务层次对于公司财务重大决策权的绝对控制,股东利益为主导,同时也兼顾到员工的权利,使员工可以进入监事会,享有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权力,但是员工仅具有监督的权力而没有处罚的权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财务治理机制中各个财务层次的权、责、利的配置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当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时,信息披露制度得不到有效的遵守,使得股票价格中的信息含量不够,甚至反映的是虚假信息。在有效的资本市场里,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证券投资价值的最佳评估,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提供了公司管理效率的信息,对公司高级经理人员决策的预期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股东集团观察股价就可以获得公司经营的信息,降低了股东集团获取公司经营信息、评价高级经理人员经营业绩的成本,资本市场降低了股东集团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此时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更多的落在高级经理人员手中,股东集团的定位应该是监督机构。

三是经理市场的完善程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使得市场对经理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当经理市场比较完善,经理人的行为和业绩能够准确的记录,将会对经理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使得经理人能够自觉主动地为公司地长远发展出主意、负责任,自觉约束自己地行为,此时由于经理市场对经理人的约束增加,使得股东集团可以将更多的决策权交给这些具有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级经理人员,股东集团对于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也相应降低。

四是产业技术特点。企业的竞争力优势主要来自于资源的利用和成本的控制,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承担着比人力资本所有者更大的风险,因此,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集中在股东集团符合企业所有权的分配原则。为避免人力资本流失、减少经营风险,股东集团往往会出让过分控制权,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掌握更多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五是股权结构的安排。股权结构对于财务治理机制的影响,取决于股权集中或分散程度、股东的特性、股东的稳定性以及高级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高级经理人员持股,由于其具有股东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能从激励机制上缓解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目标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称,弥补监督机制的不足,形成高级经理人员权力运用的自我约束。

六是公司的规模及发展程度。一般来说,在企业的发展初期,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股权相对集中,随着企业内分工复杂,市场环境不稳定,生产经营中不确定性加大,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资源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此时,股东不得不让渡部分决策权和控制权给予高级经理人员,从而使公司的整体决策优化。

三、财务治理机制模式的动态选择

随着公司的外部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公司的发展阶段和规模的不同以及公司所有权安排的不同,对于公司财务治理机制模式的选择也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影响公司财务治理机制选择的几个因素对公司财务体系的共同作用,使得公司的财务治理机制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公司发展规模下呈现出以下几种典型的财务治理机制模式:

第一种情况,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股东的产权保护意识较强;大多数公司规模较小,而且公司多为低技术和中技术产业;公司的股权非常集中,由少数股东控制;公司外部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股东集团将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和收益权都牢牢的掌握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手里,一来是因为此时公司内部的关系简单,易于协调和组织,二来由于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不完善,股东集团对于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较高;监事会通常并不设立或者干脆由董事来兼任;高级经理人员在公司中仅仅充当执行者的角色,没有发挥出高级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本优势,财务经理直接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负责,对于公司的财务股东大会和董事会随时都有权进行查阅。

第二种情况,国家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强调对于股东的产权保护;大多数公司规模开始壮大,一些公司也开始从低技术、中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发展;由于公司规模扩大的需要,少数股东已经不能够满足公司发展所需的实物和金融资本,必须吸收更多外界的资本,使得公司股权有所分散,但相比较而言,由于在此时吸收来的外界的资本,仍是以个人股为主,因此股东集团对于公司的控制仍然比较强,公司的决策仍然主要以股东的意志为中心;公司外部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仍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股东集团将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权和收益权掌握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手里,将部分决策权让渡给高级经理人员,由于公司规模的壮大,此时高级经理人员的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研究两主体、五层次结构的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人力资本优势己经体现出来,为了激励高级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将部分收益权让渡给高级经理人员;此时由于股东集团的人数较多,而且高级经理人员掌握了部分决策权、控制权和收益权,所以股东集团不得不提高对于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设立专门的监事会,主要在股东集团中选出合适的人员来担任这一监督工作;财务经理人员此时直接向高级经理人员负责。

第三种情况,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强调对股东产权的保护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公司越来越多的转向高技术产业;由于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多数公司都拥有了剩余资本,可以进行投资,公司内部开始吸收法人股和国家股,公司法人和国家相对于个人来说往往资本雄厚,因此法人股和国家股成为了公司中的大股东,使得公司的股权进一步分散。由于法人股和国家股相对于个人股来说缺乏监管的动力和热情,使得对于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管力度有所下降,而且由于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大,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成员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力不从心,不得不将更多的公司财务决策权、控制权交到高级经理人员的手里,由于缺乏监管力度,只有加大对高级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此时高级经理人员可以说是大权在握,掌握了公司的重大决策权、控制权和部分收益权;此时股东集团对于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主要依靠监事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监事会成员既有股东又有员工,可以从多方面对高级经理人员进行监督;但是由于高级经理人员的权利越来越大,而外部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尚不完善,此时对于高级经理的约束不够,财务经理人员仅向高级经理人员负责,股东集团很难全面、确实的获得企业的财务信息。

第四种情况,国家经济发达,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对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此时公司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也都比较完善,公司的股东集团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股价来评价公司高级经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同时由于经理市场的完善,对于高级经理人员的外部监督也较为完善;大多数公司的规模也趋于稳定,股权仍然比较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大会的角色主要是对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做出的重大决策进行审批,同时对不称职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经过股东大会的决议进行撤换;公司的董事会主要负责股东大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的协调,一方面防止股东大会对于公司经营管理不必要的干预,另一方面对高级经理人员进行控制,防止其出现对股东利益侵害的行为: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股东代表和职工大会选出的职工代表组成,其角色仍然是监督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经理人员,在权、责、利相统一的要求下,还具有撤换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经理人员的权利;财务经理有义务和责任为高级经理人员和股东集团提供公司真实、确切的财务信息。

以上的几种典型模式给出了公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财务治理机制并不是绝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出现两种模式的融合或者是中间状态。这几种典型模式虽不具有绝对性,但是为我们对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的财务治理机制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葆春,洪卫青.现代企业财权安排:三维配置模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16).

[2]赵磊.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关系研究[J].财经界(下半月),2006,(11)玲.

[3]李凤美.论公司治理的财务控制权配置[J].池州师专学报,2006,(06).

(作者单位:厦门经济特区工程建设公司)

上一篇:对工行湘潭市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分析与建议 下一篇:浅议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