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华烟云》中姚木兰之美及影视改编

时间:2022-03-14 12:28:17

浅析《京华烟云》中姚木兰之美及影视改编

摘要: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中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道家女人形象—姚木兰。在书中,姚木兰是集美貌、贤德、聪慧、豁达包容、勇敢坚韧于一身的至美女子。本文首先浅析姚木兰的容貌之美、聪慧博学之美、现代之美以及豁达包容之美,然后探讨央视版《京华烟云》中对姚木兰人物的影视改编。

关键词:姚木兰;至美;影视改编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九十多个,芸芸众生,无不包揽。在这么多人物当中,林语堂最把人的形体美、心灵美、人性美巧妙地的糅合在木兰身上,创作了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姚木兰不但拥有中国女性典范的美貌、贤德、聪慧,又兼有男子豁达包容的胸襟、勇敢坚韧的风范,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央视电视剧《京华烟云》是根据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改编而来,本文将对改编电视剧中的姚木兰与原著中的姚木兰进行比较。

一、容颜之美

“木兰的眼睛比莫愁的长,比起莫愁,木兰的眼睛多情而富有智慧,脸上五官较为瘦削,轮廓线条较为清楚,眉清而目秀,比莫愁活泼愉快,生气充沛……”在《京华烟云》一书中,尽管作者没有花大量笔墨描写姚木兰的美貌,但是在她出嫁之日这段其外貌的描写也使人印象深刻。

原著中又写到:“喜爱身材高一点儿的,觉得她够高;喜爱身材矮一点儿的,觉得她够矮;喜爱体态丰满的,觉得她够丰满,喜爱瘦一点儿的,觉得她够苗条。身体各部分配合比例的匀称完美,竟至于此极。

这两段简短的描写,让木兰的美好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又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自己去填补。木兰的美是恰到好处的,是一种适度匀称的美,让人的感官享受到舒服。

二、聪慧博学之美

木兰之美,更在于其聪慧和博学。小说开始讲到的木兰全家南逃遇到难题而束手无策时,十岁的木兰则突语:“为什么不找义和团保护我们呢?他们现在正得势呀。”一个仅有十岁的小女孩竟能给出这样的建议,不得不让人赞叹她的聪慧。在她逃难时与家人失散后,被曾家老爷搭救,曾文璞很赞赏和惊叹木兰能识甲骨文。曾文璞言道:“对了!对了!她就是木兰,天下只有她一个小姑娘儿认得这种甲骨!”木兰先天聪慧,且对知识有种渴求,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认识少见的甲骨文。

木兰的聪慧和博学,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木兰的母亲给木兰以传统的教育,并由木兰帮助处理家庭事物,这就使木兰学到了“活学问”。而她的父亲不仅认为木兰会吹口哨儿“算不了什么大毛病”,还因自己喜爱京戏而教女儿唱京戏。甚至由于哥哥的不成器,使得父亲对她更是看重。[1]

三、现代之美

木兰的父亲思想开明,采用了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让木兰进入政府兴办的学校接受教育。木兰接受了新思想、新教育,还有现代文化对于爱情的理解的我行我素和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果敢,是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新女子。

在木兰小的时候,正好是维新变法时期,新思想已经渐渐渗透到民间,姚思安也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姚思安在平时会探讨谈论一些“新时代的女子”的话题,如天足不裹脚、男女平等、现代教育等问题,木兰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爱情,她虽然接受了现实的婚姻,但她并没有就此抹去心中对孔立夫的爱。当孔立夫身陷囵圄时,她置自身安危于不顾,身入虎穴,拯救心中的爱人,这一点虽表现出传统女性的自我牺牲精神,但更多地也包含了她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具有的对爱情一种抛弃传统观念束缚的果敢,而这一切,在木兰行来,竟也是坦荡荡的,她对立夫是“发乎情,止乎礼”的。[2]

四、豁达包容之美

作为女人,作为妻子,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丈夫红杏出墙、对自己的不忠。木兰也遇上了丈夫的变心和出轨,但是她对丈夫这件事的豁达包容让人叹为观止。木兰冷静理智地分析问题并且采取了妥善的处理方式,从而维持了家庭的完整。首先她分析了自己的现状,为迎合丈夫、为维持婚姻做出了一些形象上的改变。她主动约见曹丽华进行谈话,把曹丽华当成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丈夫荪亚,巧妙地化解了婚姻危机。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木兰的善解人意,并且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显示了她的开阔胸襟和宽容豁达。

五、姚木兰人物的影视改编

小说《京华烟云》曾经两度被搬上电视屏幕,但是影视化后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原著中林语堂通过塑造一个至美的姚木兰是想要传达其道家思想,但是央视版的《京华烟云》是最新改编的电视剧版本,剧中赵薇饰演的姚木兰就存在着哲学性意味减弱、庸俗化加强的倾向。

姚木兰是原著中的中心人物,也是电视剧中的中心人物。但是原著中并没有提供很多激烈的戏剧冲突,所以在改编时编者给剧本加入了更多的情节和冲突,希望在细节和跌宕的情节中吸引观众。表现在木兰身上,就是用更多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木兰的至美。如剧本强化了姚木兰与曾孙亚这对夫妻的错位,将情节改编为姚木兰本来是许配给孔立夫的,而妹妹莫愁是许配给曾孙亚。这两对年轻人都由于父母乱点了鸳鸯谱,导致终生的婚姻悲苦。这样用误会和巧合来激化情节矛盾和人物冲突,大大削弱了小说的人生哲学意味。虽然这样做使得电视剧的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观众眼球,但是这无疑大大背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木兰举家南迁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恰恰表现了在动荡的年代经历了丧女之痛的木兰为了追求生活理想而来到杭州寻求解脱。因为南迁,才有了曹丽华的出现。电视剧中,则省略了这部分,不能很好地体现木兰道家女儿的个性。

电视剧《京华烟云》的生产是以戏剧性为首要的指导原则的,制片人杨善朴在谈到电视剧的改编原则时是把戏剧性放在首位的,而在谈到如何塑造主角木兰的形象时,他还说:“一个女人不离婚、不自杀,观众会看吗?没有主动出击,就不会好看……必须遵循电视的艺术规律,增加木兰的主动性,强化冲突。”[3]电视剧《京华烟云》在进行改编时,其首要考虑因素便是影视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以获得可观的观众市场,确保收视率。显然,央视版《京华烟云》是通俗消费下大众文化的产物,是经济市场下的产物,其注重娱乐性而不是思想性。电视剧版《京华烟云》剧本创作者和原著作者两者间的创作意图是背道而驰的,两者的指导原则不是处于同一个点的。

原著中,木兰一生的经历并不那么复杂和跌宕,真正让我们感叹的是她人生境界下展现给我们的至美形象,其蕴含的无线的哲理之美。电视剧中的木兰则截然相反,其思想平庸,人生经历却跌宕起伏,充满了酸甜苦辣。电视剧《京华烟云》受市场经济的深刻影响,出现了剧情大于思想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本小说中的深刻的哲学涵义,人物生活中的遭遇,与由此而来的思想的碰撞冲突,到了电视剧中之后,有向世俗化、平面化发展的趋向。[4](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项目名称: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崔广.浅析《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报,2008(10).

[2]崔广.浅析《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报,2008(10).

[3]王晓溪.不尊重原著《京华烟云》为何如此改编[N].北京青年报,2005-10-27

[4]王粲.大众文化影响下的电视剧《京华烟云》.[J].当代小说,2010(07)

[5]林语堂《京华烟云》,《林语堂名著全集:第2卷》,张振玉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上一篇:懒妈变巧速成班之厨房小家电 下一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