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展活动 服务会员公众

时间:2022-03-14 12:52:31

坚持开展活动 服务会员公众

安徽经济记者协会成立于1992年9月28日,至今已走过17个年头了。17年来,协会虽未召开大会换届选举,但屡次依法进行社会团体申请登记,报请协会主管部门安徽省经济委员会、安徽省企业联合会、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民政厅社会团体管理处,经过民主协商,在取得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对协会领导班子成员作了微调,根据工作需要,增补了部分副会长和常务理事。协会服务于会员和社会公众的工作,一直没有停顿,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曾被省社团局评为全省办得最好的社团组织之一,最具活力。

回顾17年前情景,我们心潮起伏,激情满怀;那个年代,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江淮大地率先兴起的中国农村改革,席卷全国,成为锐不可挡的燎原之势。城市改革接踵而来,合肥、芜湖、蚌埠、淮南、安庆等地,相继掀起了城市工商企业改革高潮,旧城改造,皖江开发,铜陵人的一场思想解放大讨论等等活动,一时成为城市群众热议的话题。生产力的大发展,带动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正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安徽新闻界的改革呼之欲出,应运而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新闻界,特别是一批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同志,站在时代前列,争当改革促进派。为了发挥团体优势,加强舆论宣传,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积极提议筹建成立安徽经济记者协会。当时省政府主管经济工作的副省长龙念,经贸委主任徐卿、副主任黄德服等同志全力支持,表示赞成。

1992年3月,省经贸委以57号文件批准成立安徽经济记者协会。随后,省民政厅社团处核发准登记注册。当时批准的协会领导成员有:新华社安徽分社经济部负责人陈宝善任会长,《安徽经济报》总编辑欧阳发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工人报》主任王兆蔚任副会长、副秘书长,省广播电台主任邓宝德任副会长,《安徽日报》工商部负责人李相敏任副会长,省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戚锦顺任副会长,《合肥晚报》主任唐本泉任副秘书长。团体会员约有50余人。成立大会在黄山大厦举行。会场内外标语林立,红旗招展,喜气洋洋。全省各市委宣传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派代表赴合肥参会,并发来贺电、祝词。与会领导和代表济济一堂,气氛热烈隆重。

协会初创阶段条件简陋,暂借了《安徽经济报》一间大办公室。财政上未拨一分钱经费,全靠协会寻求社会资助。后来租用了省电影公司安庆路的两间房子,临时聘用了几位工作人员。客观条件虽差,但由于大家讲团结、讲奉献、全心全意为会员群众服务,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很高,深受会员称赞。协会成为记者之家,常有记者光顾,大家很是亲切融洽。

明确的办会宗旨

我会章程规定:“组织和团结全省新闻工作者,发挥群体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舆论监督,推进安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作出贡献”。17年来,我会恪守办会宗旨,积极为会员、为社会、为新闻事业务开展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坚持办好协会的一张报纸――市场经济报(后改为《安徽市场经济内参》)。这是协会的一面旗帜,是联系广大会员和社会公众的桥梁和纽带,每周一期或不定期出版,免费赠送会员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协会工作计划,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报道全省新闻动态、动向。内容新鲜、形式活泼,深受会员和读者喜爱。不少同志正是通过这份报纸了解了协会状况,与协会建立了密切联系。那时协会的工作人员少,事情多,自己组稿、编稿、校对、跑印刷厂印刷,常常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肚子饿了就在印刷厂随便吃顿饭,没有人拿过一次加班费,无怨无悔、任劳任怨。

2、坚持每年评比一次经济好新闻。好新闻评比是对全省经济记者一年工作成绩的总结和展示,意义不可小视。从1992年协会成立起,以马钢杯冠名的第一届安徽经济好新闻评比拉开序幕,以后每年一届,有扬子杯、美菱怀、荣事达怀、江淮杯、口子杯、龙津杯、安利杯等等,至今已连续评了16届,从未间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安利公司连续冠名了7次,影响深广,在安徽新闻界被传为佳话美谈。

安徽经济好新闻评比,从淮北评到江南,从皖东丘陵评到皖西大别山区,从浙江绍兴市评到广西南宁市,大范围、大跨度,涉及多个省市区,每一次参与人员达百余人次。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的乔传秀,时任广西省委副书记、现任四川省委书记的刘奇葆;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勇,都曾亲切接见评委,并高度赞扬安徽经济记者协会为新闻事业作出的贡献。每次评比都经过单位初评上报,评委会复评、定评,最后回省城合肥颁奖,个中的组织工作、后勤服务繁重复杂,需要付出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们向各新闻单位、各位评委和全体工作人员,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

安徽经济好新闻评比,受到省委宣传部的重视,它与安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的好新闻仅差一个等级,同样作为记者晋升业务职称的依据。安徽经济记者协会先后发展了电台、电视台、摄影、女记者等八个专业委员会,他们每年也评比出本系统的年度好新闻,展示一年的耀眼成绩。

3、将全省好新闻汇编成册出版。截至目前,报刊类安徽经济好新闻一、二等好稿出版了三册,第一册22万字、第二册33万字,第三册28万字。还有协会为广播委员会出版的好新闻集《耳闻目睹》。煌煌几大本,90多万字,累有盈尺之高。这是安徽经济记者用心血铸就的,是留给当今和后来者的精神财富,诚实宝贵,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值得珍惜。

4、安徽经济记者协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学习,注重提高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协会成立17年来,审时度势,在党和国家重大节日国庆节、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香港、澳门回归等日子,举行庆祝会、座谈会、学习会,激发记者政治热情,紧跟时步伐,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华章。

5、建立安徽记者林。2000年1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每年11月8日为中国记者节。这年11月8日协会组织江淮记者百余人,冒着寒风,汇集合肥经济开发区,建造安徽记者林,植树造林,立碑刻石。协会写了一篇有名的文字铿锵、文采飞扬的记者林碑记,请了中国新闻界泰斗、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题写了“记者林”三个大字,吸引了过往行人驻足观赏。

6、树立安徽记者队伍中的先进人物。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安徽新闻记者队伍中许多同志响应党的号召,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取得了骄人业绩和丰硕成果。《工人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的老记者、站长孙玉春同志,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长期深入江淮大地工厂农村,与群众心连心,写了无数篇佳作力作。获得过中国新闻奖提名奖。几年前,安徽经济记者协会专门举办了一次孙玉春人品文品研讨会,事先搜集生动素材,然后又组织专题发言,系统地介绍他的高尚人品和文品。会上大家一致称道,至今,一些记者仍以孙玉春同志为学习榜样。由此可见,协会做了这项工作对于推动记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传承精神文明大有裨益。

17年来,安徽经济记者协会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应归功于上级领导的支持,新闻界各单位、各位同仁鼎力相助。协会主要领导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使协会成为记者之家。大家公认,安徽经济记者协会这个品牌比较好,讲诚信、讲信誉。这个品牌是全体新闻同仁共同创造的,值得我们永远去珍惜,去呵护。■

(作者:安徽经济记者协会原会长)

上一篇: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引导与传播 下一篇:勤勉躬行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