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露 天堂盛景

时间:2022-03-13 10:24:12

伊斯兰艺术,是指从公元622年至今1380多年间,横跨亚、非、欧的广大地区,以阿拉伯文明为基点,伊斯兰教规为宗旨的服务于宗教和日常生活的艺术。伊斯兰教初创时期的清真寺,不仅仅服务于宗教,还是伊斯兰精神、思想的象征和政治中心。本文就伊斯兰清真寺的装潢艺术,从生成的地域环境,哲学理念、美学基础、传统文脉,宗教对装饰艺术的限定,伊斯兰艺术的生命符号,装饰母题和美学意蕴,以及建筑中凝聚的伊斯兰文化的能量,人本主义的终极关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一、伊斯兰装饰艺术生成的地理环境

孕育伊斯兰教和艺术的母题是源远流长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艺术的摇篮。它位于亚洲的西南部,三面临海。东濒波斯湾和阿曼海峡,南临阿拉伯海,西临红海,北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此地大部分为沙漠,半岛的中心地带有起伏的山峦和散落在其中的点点绿洲。阿拉伯半岛富含石油,盛产椰枣,降水稀少,土地干涸,人烟帘至。提起它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驼队在茫茫大漠上跚跚而行,贝因人的白色大袍随风飘动的场景。

阿拉伯人的前身是闪族的一支,语言也属于闪族的一支语系。阿拉伯人又被称为贝都因人,意译为游牧民族。早期贝都因人过着部落生活,逐水草而居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居所为随时可以搬迁的帐篷。从事畜牧、狩猎的生机方式,以及用骆驼帮着商队运输的活动。为了方便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需经常迁徙,加之贫困,使得生活中的物品、穿着、饮食极为简陋,数量也极为有限。“自然气候环境决定了民族的生存方式也深以塑造了民族的性格。”同时也可以铸就阿拉伯人的独有审美意趣,情感思想。千百年来为了搏击环境的磨难,阿拉伯人是坚毅答理,朴素忠诚的。环境的广阔,简朴的生活。给人以心灵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阿拉伯人崇拜伊斯兰的教义,顺从真主及顺从于真主的造化的自然规律,喜欢是有生命力的自然美的形态就是理所应当的。

伊斯兰教是朴素的宗教。穆圣曾说:“朴实亦是信仰之一。”所以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装饰艺术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审美心理,情思,美感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指出:“沙漠居民从极其单调的环境中接受了统一的观念,明朗的沙漠天空,星体清晰,牧民们看到天空中天体有秩序地运行和重复出现,可以想象到,这些启示使沙漠中的星象观察家想到有一双支配的手在控制看这了有秩序的系统。”他从典型的环境决定论中得出的结论为,沙漠居民“必然倾向于――神教。”

二、清真寺的功能及内涵的伊斯兰文化意蕴

伊斯兰清真寺的建筑不仅在设计理念,造型布局建筑的朝向,内部物造,装饰题材等方面无不反映着伊斯兰宗教文化的特征,同时也是――种宗教文化礼仪的展示。

早期的清真寺是(7―10世纪)的建筑格局,周围是有前廊的露天长方形的大院。8世纪,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开始形成。各国由于不同的特色各有所长,但清真寺的建筑不同于佛教,基督教的建筑,而是有如下几个特征。

1.祭坛的方向必须朝圣地麦加。(信众跪拜时的朝向)标记为祭坛

墙上的圣龛。圣龛一般是德高望重的主持在此宣讲《古兰经》,《圣训》教义,或引领众人礼拜的地方。早期没有扩音设备时,圣龛的造型在声学上有扩音的作用。

2.清真寺另一主体建筑为“唤醒楼”,又称“光塔”或“密纳塔”。它的作用是供寺院专人召唤教徒祈祷的,为了将声音传的更远,让更多的教徒听到,以便按时做礼拜,所有的“唤醒楼”都修的尖细高耸。每天神职人员五次登上楼顶,用宏厚苍劲的声音高领经文,召唤教徒礼拜,通知祈祷时间。这种召唤与高耸直刺青天的外形相结合,渲染出浓浓的伊斯兰教义中的神秘狐疑的美学气氛。这些尖塔还兼作沙漠中迷失方向者或者为船舶指航的灯塔。

3.清真寺内建有水池式喷泉,这是供教民祈祷前沐浴净身之用的。因为祈祷是神圣的,是在于真主和圣人的交流对话,需象征躯体的洁净,另外水在阿拉伯世界是极为珍贵的,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为清真寺中必不可少的景致。从8世纪开始,伊斯兰世界大肆修建清真寺,迄今为止,有很多著名的清真寺,在世界建筑珍迹中熠熠生辉。有麦加圣寺,耶路撒冷城的圆顶清真寺,阿克撒清真寺,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北非突尼斯的凯鲁万清真寺,爱资哈尔清真寺,摩洛哥哈桑二世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等等。

清真寺建筑取得的艺术成就,除了高超的没计构想,隋湛的技艺,还因为清真寺神圣的地位,使得人们满怀虔诚之心,尊崇的态度,竭尽全力的工作而创造出来的。

三、伊斯兰教义对装饰题材的限定和装饰风格的影响

在伊斯兰教义中对于表观的艺术题材有着严格的限定,造型中严禁出现具象的人和动物的形象。《古兰经》中虽没有明确的规定,禁止绘画和雕塑,但先知有言,“天使不涉足有绘画和犬的屋子”,还说到:“准描摹世像,世界末日将因不能为被描摹物注入生气而受罚。”正统的穆斯林是不敢也不能违背圣训的教诲。以伊斯兰学者中的穆尔太奇赖学派为例,该学派就主张一美丑来代替善恶的学说。凡真主和先知要求做到的,就是善的:也是美的。先知是为真主的代言人和尊贵的使者。由于这些禁令,伊斯兰教造型艺术中的表现题材,禁止绘画和雕塑,但了表现独特的审美意识,穆斯林艺术家发明了大量精美繁复的抽象形、几何形、文字形的纹饰而自成体系。使得伊斯兰装饰艺术通唱以象征性或是非具象形式,有利于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庙宇教堂中为宣扬教义而大量绘制的圣像,经变故事中人物、动物形象、或举目可见的神佛雕塑的具象艺术。正因为以上原因,决定了,伊斯兰建筑艺术中雕塑、人物.动物形象不发达。

艺术家们将满腔的创造激情倾注于装饰艺术之中,又波及和影响了其他艺术(陶瓷、染织美术、服饰、铁器、玻璃上艺品、地毯编织),一同构成了伊斯兰装饰艺术风格,其特点如下:

1、装饰题材、装饰手法与建筑密不可分,浑然一体。

伊斯兰清真寺的建筑是通过建筑中的实体来表现宗教设计理念的空间造型艺术:并与室内外的各中装饰工艺构成了综合艺术。具有化妆和包装作用的装饰艺术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中光辉灿烂的组成部分。

清真寺的建筑由于提供了其他艺术纵横驰骋的天地而成为装饰艺术的载体。装饰题材才分为三类。一是植物花卉,二是阿拉伯中法纹,三是几何纹样。材料和工艺:乒段有瓷板拼贴、建筑形绘、雕刻、彻花砖等多种工艺,不用材料与建筑主体浑然一体、互为增色。

2、多点透视和“三平化”的功能表现方法。

伊斯兰装饰艺术形象的造型采用的是多点透视法。又称为精神透视、散点透视法。不同于西洋造型中的焦点透视。这―点有利于完美无缺地理想化的塑造形象,而不变视点的局限。

“三平化“指的是装饰艺术中对于形象的处理表现手法。1.首先是平面的构图。形象之间绝少遮挡,各有其位置,用平视体或立视体的方法使形象形成层次而不追求进像的空间效果。二是平面的形象,和同制作标签,将动物形象拍扁压平,有一种平整的美感,或侧或正面来进行描绘,将形象的特征,美感最大化的展示出来。2.平面的色彩,在着色是采用的是平涂的方式,排除光影和明暗。增加了装饰情趣。色彩的选择完全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美的和谐的视觉效果来选定和描绘。所以色彩是装饰的不同于自然写实的理想化的色彩。

3.融合众家之美,吸纳为己增辉的气度

伊斯兰装饰美术家非常善于学习,具有吸收其他民族优秀艺术和提高自己水平的特点,反映出兼容并蓄的包容形象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又由于形成的高水准的举世注目的装饰艺术辐射影响到了很多国家而成为经典。

4.虔诚教业的劳作、精益求精的艺术。

在《古兰经》的很多教诲中,均可以看到:真主对人行为的“喜悦”和“憎恶”是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标准的唯一分水岭。而穆斯林民众在今生求得真主的喜悦是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和幸福。这无疑加强了和促进了每个教民按《古兰经》的教规修身、养性,并作为主活工作的准则。

“我确己使大地上的一切事物成为大地的装饰品,以便我考验世人,看谁的工作是最优美的”,真主创造了―切,但又是以真理和定期来“精制万物”的“你们中最优秀的是这样:未曾为现世而丢掉后世,也未曾为后世而放弃现实。故你不要做变升虫而依靠他人”。

伊斯兰教倡导的素质修养,无不与对真主的“敬畏”、“归顺”相提并论。也无不与人们能否获得两世的吉庆紧紧相连。伊斯兰教是两世并重的宗教。这就决定了穆斯林现世的生活方式有很现代的追求的追求幸福美满的世俗色彩,而今生今世按教义教规的准则,生活做人也是为了赢得后世荣登天堂的圆满结局。

所以反映在伊斯兰的艺术上,是艺人们所从事的劳作态度竭尽全力、尽职尽责的。而不是―般意义上的养家糊口的概念,

因为他所描绘的形象均为万能的,至善的,唯一的主创造的最好形象。“肥沃的植物,奉的命令而生长。”又因为喜欢自食其力,不喜依靠他人的寄生虫。前者是优秀的。还要考验“看准的工作最优秀。”所以艺术家筹措会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高尚的事业。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在为住的“喜悦”为伊斯兰增辉而工作。艺术家的劳动是艰辛的,但他们必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和精力对艺术的虔诚之心年复一年,日复―日的辛勤劳作,并最大能量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耐心!使得艺术日臻完美,精益求精。他认为他的工作体现了宗教的使命。我们认为:信仰也是人类情感的升华,由于对真主绝对的相信和尊敬,―至于将这些教会做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由此还制定了《绘画艺人行会章程》19世纪中期,在中亚地区的塔什干发现了一份制定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阿拉伯伊斯兰社会的《绘画艺。人行会章程》的手钞墒。其中有―条是:“如果有人为个画家应该履行多少义务?你要回答:‘七种义务’:第―,要整洁:第二:要尊重毕尔(首领,宗教教师及庇佑者――引者)的精神和先辈们的精神:第三,要读好共同的祈祷词;第四,要虔诚;第五,在自己的事业上要正直廉洁;第六,保卫已经被允许的宗教,使之免遭禁止;第七,要保持谦虚谨慎。”由此可以看出,行拿对艺术家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要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有虔诚的宗教精神,还要有敬业正直的品行,以及谦虚的美德。拥有这些品格,他的技艺定是突飞猛进的。

总之,伊斯兰装饰艺术由于题材的局限,长于用象征和意象化的手法来表达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超验的存在。并倾其所有精力和激情将植物花卉,几何纹样,阿拉伯书法为题材的装饰艺术发展到了极限而尽善尽美。营造了―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它对万物蓬勃生命力歌颂写真,也是对自身生命力的肯定和赞美。在―望无际的大沙漠上耸立的清真寺,花丰叶肥,枝茂色新:其间穿插交错,繁复有序。伊斯兰艺术大师们用理想话的造意创建了一片青青世界,它不仅是精巧曼妙,铺天盖地的视觉盛宴,也是人的内在生命的依托,天堂盛景的幢憬,用诗性的智慧,对艰辛。人生的安抚和慰籍,真可谓荒漠甘露,烈日浓荫,天堂盛景!(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古兰经》马坚译

[2] 蔡德贵主编《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

[3] 汝信总主编秦惠彬主编 《伊斯兰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10月

[4] 赵鑫珊 《建筑是首哲理诗》 百花文艺出版杜 (北产) 1998年

[5] 戚延贵 刘孝严 唐树凡主编 《东西方艺术辞典》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

[6] 廖国伟 《艺术与审美的文化阐释》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7] 《美》房龙 《人类的艺术》 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年6月

[8] 刘一虹《当代阿拉伯哲学思潮》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1年8月(北京)

[9] 邱繁华《东方美学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上一篇: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分析 下一篇:光影与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