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大豆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论述

时间:2022-03-13 06:50:16

常见大豆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论述

[摘 要]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农民越来越种植的效益。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大豆种植中的大豆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关键词] 大豆 病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76-01

作为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作物之一,大豆的生产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一旦发生病虫害,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面对大豆病虫草的灾害,唯有从根本上加强防御,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杜绝病虫害灾害的发生,确保大豆的产量。下文就对当前我国大豆种植中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大豆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及施用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微量元素,而大豆所需的微量元素则以钼、硼、锌等为主。钼是大豆根瘤氮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氮菌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硼在大豆生命活动中也不可替代,一旦硼元素不足,大豆的根系必然发展不好,固氮能力下降,因此,必须要特别注意大豆种植的微量元素控制。如果种植的环境地处低洼或排水能力较差的环境中,锰元素缺失会十分严重,而在石灰性土壤上容易导致锌不足,偏酸性的土壤中钼元素常常丢失。在施用微肥的过程中,最好在播种时以种衣剂的使用较好,成本相对较低。如果在苗期发现微量元素不足的话,则要采用叶面喷洒的方式,补足微量元素。

二、出苗前科学施用除草剂

当前我们主要普特灵、广灭灵这两种药物进行除草,这两种药物对阔叶杂草的功效颇为显著。另外,乙草胺与都尔则主要针对禾本科的杂草,同时要与防除阔叶杂草的豆磺隆或富克混用。

5%普施特水剂的用量为每公顷1.5-2L,48%的广灭灵乳的用来那个为每公顷2-2.5L,为了降低广灭灵用药的成本及促进药效的提高,多与乙草胺混合使用。用量一般控制在48%广灭灵乳油0.75~1L,加入50%乙草胺乳油1-2.5L,或者加入70%富克可湿性粉剂0.3-0.5kg。一般情况下,乙草胺与都尔不单独使用。

三、常见的大都病虫草害的类型

1. 豆天蛾

豆天蛾就是我们常说的豆虫,幼虫使其就对大豆叶片产生较大危害,造成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则整株豆苗只剩光杆,无法结荚,降低产量。该害虫主要发生在7月下旬八月上这段时期内,从7月下道8月下这段时间内,幼虫十分猖獗。豆虫在刚孵化的时候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在叶背,1-2龄开始从顶部危害植物,一般不迁移,但到3-4龄的时候则开始转移,此时开始杀虫为最佳,一旦进入到5龄暴食阶段,控制的难度就会增加,同时这一时期雨水充足,对豆天蛾的生长十分有利,造成严重危害。

2. 造桥虫

该虫的种类较多,而且繁殖能力很强,每年会繁殖多代。银纹夜蛾是其中最多的一类造桥虫,由于侵害植物的时间主要发生在夜间,因此取名叫银纹夜蛾,它对大豆的嫩叶颇为偏爱,使很多大豆没有成熟就枯萎,影响大豆的产量。

3. 东北大黑鳃金龟

一般我们都称其为大黑金龟子,这一害虫的成虫在南方被人们叫硬盖虫,北方交瞎撞等,幼虫叫蛭虫、大牙虫等,其数量非常多,而且多积聚在大豆表面,啃食刚刚出生的籽粒,导致大豆产量锐减。

当前,针对这一病害主要采取喷洒农药的方式,按照说明喷洒,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好防御工作。

4. 大豆霜霉

大豆霜霉病主要是受到真菌感染而导致的,大豆霜霉病对幼苗的危害很大,同时对叶片及籽粒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退绿斑块。城主叶片则在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形状,边缘不够清晰的黄绿色星点,之后呈现出黄褐色,叶背生灰白色的霉层。病粒表面粘附灰白色的菌丝层,内涵有大量病菌的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与病叶里过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菌源。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到7-8月份进入到高危期,多雨年。多雨年发病则颇为严重。

5.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该病害主要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的变种而导致的,也就是大豆细菌疫病假单胞菌侵染导致的,属于病源细菌。对幼苗、叶片、叶柄都会产生较大危害。幼苗染病,子叶生半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的伤口也在增多,该病害就会迅速增多,而这一病害在连作地尤其严重。

四、大豆病虫害的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

1. 农业防治

所谓的农业防治就是指将深层的土壤翻到地表,使土壤深层的害虫可以在地表上,任其自生自灭,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一方法环保且成本较低,但在病发期效果并不理想。

2. 药剂防治

首先,成虫的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用50%对磷乳油2000倍稀释液;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稀释液;90%敌百虫日体800-1000倍稀释液喷雾,用已敌粉剂每公顷15-23kg,或2.5%敌百虫分级每公顷15-25kg喷粉。

其次,幼虫的防治幼虫主要是在耕层10之内咬食幼苗根部,必须要在播种前施药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否则,一旦发生病害防治难度就会迅速增加。防治必须要在挖土调查越冬基数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幼虫的密度,做好土壤施药工作。

结束语

大豆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断调整,结合当地的情况采取适合的对策,提高大豆产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农业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专题一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1) 下一篇:“问题教学模式”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