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认识

时间:2022-03-13 03:54:27

对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认识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关注的是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了解学生在课堂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得到结论及其过程等。了解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角色;传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64-02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处理新课程改革和现实生活的这方面,是注意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近距离接触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拓宽了学习的空间。

一、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观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检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检,而当这种体检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与其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检。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

教材只是一部分,甚至很小比例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教师水平的提高更为艰巨。编得再好的教科书,如果让一些观念陈旧甚至固执的老师去使用,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少数教学观念比较僵化的教师,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排斥心理。面临轰轰烈烈的的素质教育,他们依然把应试到底。他们在课堂上,俨然成为所有的知识的代言人,在这种课堂上,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学生,学生只有老实听,老实学,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在老师的嘴皮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从教学的态度上说,这些老师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细致,惟恐讲得不透、不全,导致学生考得不好。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教师是落伍的,不负责任的,他们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他们看不到考试这一指挥棒所发挥得主导作用,只能在不理想的教学中埋怨学生的死板和不听话。如今看来,这种一厢情愿的教学,如何培养有个性、有情感的学生呢?固守一隅只能失败,改变思路才能走出困境。

三、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进了语文课堂。

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已知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五、完善课堂的评价制度

长期以来,大部分老师似乎已形成共识,教学中所有相关考试的知

识全都重要,与之无关的都不重要。这种“强调区别和选拔教学功能”的教学评价体系,严重制约着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制约着教师的教学的实践和完善。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反映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新理念,注重学生、教师的多元发展,为新课改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新课改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各种层次的学习,让学生既学会了自主学习,也能够互相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引领,特别是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成了主角,教师成了导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突显。这样的课堂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和展示,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有了提高,甚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也有了加强,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分享学习成果。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和天地。尤其是,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逐渐形成。

面对新课改,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面对以前旧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抛弃和遗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去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方法和手段。让我们为祖国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导学》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王红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4] 张华《语文教材中范文编选策略初探》

[5] 吴世列《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作业设计》

上一篇:论合作学习让英语教学更加亮丽 下一篇:初中政治新课改后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