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

时间:2022-03-13 06:03:00

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66例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匀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实验组中20例患者护理效果显著,11例患者护理有效,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中10例患者护理效果显著,13例有效,10例无效,有效率为69.7%。结论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心理障碍;有效率

冠心病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慢性病。并且造成的死亡率也排在所有心血管疾病的首位。由于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体现了一定难度。本次研究选取部分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冠心病患者若干例,从中随机选取6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7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老年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将66例患者随机均匀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45~73岁,平均年龄(61.5±5.4)岁,平均病程(6.9±3.6)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63.4±4.2)岁,平均病程(5.7±4.1)年。两组患者经比较,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心电图监护、检查,监控血压变化等病情方面的一般护理。护理干预则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康复指导。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1.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护理后,冠心病发作次数低于两次,患者高度满意则表示护理效果显著;发病次数3~5次,患者满意程度一般则表示护理有效;发病次数超过5次,患者不满意则表示护理无效[1]。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护理后,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一定的护理干预,冠心病发作次数少于2次,患者高度满意的有20例;发作次数3~5次,患者一般满意的有11例;护理无效的有2例;总体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护理,冠心病发作次数少于2次,患者高度满意的有10例;发作次数3~5次,患者一般满意的有13例;护理无效的有10例;总体护理有效率为69.7%。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比较经χ2检验,值为8.833333,P

3讨论

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脂质附于动脉内膜上,不断堆积形成白色斑块,由此造成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2]。粥样硬化程度加深容易造成患者动脉腔狭窄,血流不畅通,从而导致心脏缺血缺氧,产生严重的心绞痛现象[3]。严重的冠心病可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于此病的治疗需要医疗人员十分注意,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的要求也相对较高[4]。

冠心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慢性疾病,很大程度上会给患者的精神造成一定刺激,引发复杂的心理反应,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预后。由复杂心理引起的情绪异常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负面情绪也是诱发患者心肌梗死、心绞痛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5]。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应体现于患者住院的从始至终。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积极的态度迎接,尽量避免患者由于新环境产生心理紧张感[6]。向患者认真介绍医院基本情况,奠定患者对医院的基础信任。同时向患者解释冠心病的病理、发病机制以及基本的治疗方法,使其对病情具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面对治疗[7]。最后,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都应时刻注意观察了解,必要时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促进病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8]。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中也应注意引导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在治疗的同时也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患者心肌的耐氧程度,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患者体内血脂含量,以缓解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减少发病次数。饮食方面也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尽量以清淡食物为主,少食多餐,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保证患者机体运行所需能量[9]。

实验结果证明,适当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实验组患者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20例患者冠心病发作次数少于2次,护理有效率达93.9%,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有效率仅为69.7%,10例患者未体现出护理效果。因此可以得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改善预后 [10]。

参考文献:

[1]常吐艳.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11-13.

[2]庞艳蓉,熊萍,徐祯,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79-80.

[3]季虹.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29-1430.

[4]赵新德.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6):316-317.

[5]徐凤飞.中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11,32(31):6670-6671.

[6]李文英,蒋志梅,曾燕敏.中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6):29-31.

[7]陆秀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35):15-16.

[8]余莉.辩证施护健康教育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713-1714.

[9]张美华,壮广梅,任玲,等.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J].当代医学,2008,14(24):124-125.

[10]周英,尤黎明.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36.

上一篇:国产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下一篇:初产妇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