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活动”的数学课堂,渗透“双基”教学

时间:2022-03-13 03:29:30

构建“活动”的数学课堂,渗透“双基”教学

“教育在培养学生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潮流,新课程教学重过程轻结果,侧重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削弱了学生的基本运算的训练,因此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课改专家早已预料到的结果。但是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能只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忽视对学生基本运算的训练,应做到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不下降。下面我谈谈从中的一点体会。

一、构建“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主要指内隐的思维活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和外显的物质活动(观察、操作、交流、实验、游戏等),这两种活动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建构主义关于创新的理论认为: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作出某些调整再重组建构成别出心裁的想法,能为创新打下基础。

1.在活动中创设情景。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新奇事物的刺激会唤起求知的欲望的特点,借助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形象和富有感情性的教学环境氛围,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进入学习角色。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去。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进行设计和组织,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创造一个宜于学生进行建构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觉进入角色,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全身心地投入,以完成所预想的数学建构活动。

2.在活动中探求新知。

教师要让学生在引导下,主动运用感觉器官,视、听、触、摸,让数学事实、数学现象、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创设和谐、活泼,师生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在活泼的精神态度下使能力充分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教师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全员参与操作,加强个、组交流,教师点拨设疑,学生解疑提问,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求。

由于学生各自认知结构上的差异,由于思考问题时角度上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通过辩论与教师的适当指导,相互合作,可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解答。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知识,可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主动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避免活动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探讨一些高层次的结论,如:数学思想、规律、定理、法则、公式等。

3.在活动中完善结构。

教师可采用活动的形式,让各组推荐代表发言,通过追问与板书,强化新知识的清晰度与稳定性,引导学生把理性知识系统化,并归纳总结所发现的规律,完善新的认知结构。到此学生经历了一个“操作、表象、语言”的过程,教师应使外显和内隐两种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

4.在活动中迁移应用。

教师应通过活动,进一步内化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操作型、练习型、迁移型、比较型、讨论型和创作型,这些方法的合理有效使用都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二、“活动”的课堂渗透“双基”教学

在当今评价体制还未定性,仍需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前提下,“双基”教学仍然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双基”教学必须渗透于“活动”的课堂中。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对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教师应尽量在活动的课堂中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教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外部形象,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活动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分析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运用概念指导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概念,以达到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师应共同与学生将分散学习的各个概念串成线,组织成知识网络运用迁移,在运用迁移中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阶梯训练,巩固概念,检测反馈,内化概念。

概念的练习应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形成阶梯向上结构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变式练习中应包括一题多变(改变条件、结论、转化策略、开放式问题)的练习。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易错概念重点练,教师应通过多层次训练,在巩固概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技能。教师应利用检测反馈查漏补缺、分层教学,对易错易混淆的概念加强对比复习,以达到概念的融会贯通――内化概念,提高学生基本运算的正确率。

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首要任务的今天,如何保持我国数学的特色――“双基”教学,为祖国将来培养出既有“创新能力”又有“双基”扎实的下一代学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阶段数学教育评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