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公体课教学初探

时间:2022-03-12 05:02:47

高校武术公体课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1

摘 要 武术公体课作为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一门选修课,以学习基础竞技武术和健身武术为主。本文从武术的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对武术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 武术 公体课教学 技术

一、引言

大学生对于武术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港台武打片、武侠小说等。通过这些片面的了解,他们对武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在上课过程中觉得练习武术又苦又累,逐渐失去对武术的兴趣,变得为了考试而应付,被动地掌握所教的内容,等考试结束后,再把它“还给”老师,而真正将老师教给的内容掌握并且经常练习的却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研究探索,以期找出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武术课的教学。

二、理论方面

(一)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是传统的、固有的,它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邃,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光彩。因此,我们可以说,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武术理论,让学生了解这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二)武德是中国武术理论的核心

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武德。武德规范了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武术界所共同遵守。武林中的道德规范分为尊师重道、重义守信和立身正直、谦和仁爱等三个方面。我们应从武德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尊敬师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和对人仁爱的品德。而且,我们要将“习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学全过程中,毕竟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大大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现在,每年入学的大学生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这里有学生自身先天因素和中学时代缺少体育锻炼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学生的身体素质必然会逐年上升。基于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在进行武术课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改革以往体育课中应试教育的做法,对技术动作的规格不做特别重点要求、放宽评分标准等,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都能学会一些健身武术,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让他们不仅能在校经常练习,就是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把它作为一种健身项目进行身体练习,以一种健康的身体状况,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三、技术方面

(一)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基本功练习时,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时,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因为武术属于无氧代谢运动(除太极类项目),在短短的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完成四十个左右的动作,在完成这些动作的同时,又要注意速度、眼神的变化。只有把这些要求做出来,才能满足武术中形神兼备的要求,才能将武术的精、气、神体现出来。在武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之道,没有一定的毅力、恒心、信心是不可能将武术练好的。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平时要注意身体素质的练习,只要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将武术学好。这样就能督促学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达到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寓技击于课堂教学之中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即踢、打、摔、拿、击、刺等为其技术核心的。我们课堂上所进行的是武术套路教学,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的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套路的技术核心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即使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散手、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动作中仍有所体现。所以,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动作在讲解中可适当地将其技击性讲解出来,让学生对这些动作在实战中的用法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也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总之,对于武术公体课的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通过武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这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部分动作的技击方法,让他们学会防身和健身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习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不间断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石河子大学健美操选项课对大学生形体的影... 下一篇:武术文化视阈下贵州省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