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乳腺癌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12 03:56:46

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乳腺癌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乳腺癌中的应用[6]。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2例患者,其中行新辅助化疗15例,采用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新+环磷酰胺)化疗方案3周期后手术,对照组17例,在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和术前检查正常后行"手术治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化疗计数间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标准。结果 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其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例,无疾病进展病例。新辅助化疗后可缩小原发肿瘤及淋巴结,降低手术难度及原肿瘤的分期,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TEC方案3周期的患者,耐受性好,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通过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的变化,可为术后临床选择进一步化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改良根治术

近年来,对于可切除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有了较大的进展,由于许多临床研究都支持乳腺癌在早期就发生全身播散的理论,故许多学者开始尝试手术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现代治疗模式,从而使乳腺癌的治疗不再局限于对乳腺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的控制[1-2]。

众多的研究显示,乳腺癌的首次治疗的效果不受手术范围的影响,而对高危复发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全身辅助化疗,可显著减少复发和提高术后生存率,因此对乳腺癌的患者,尤其是对高危复发的人群,给予术前化疗或称新辅助化疗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术前治疗,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开展起来,主要应用于食道癌、软组织肿瘤、肺癌以及乳腺癌等。近来,许多乳腺癌学术会议及文献报导:对于许多较大但可切除的乳腺癌同样存在微转移,术前应用足量的化疗,能使原发肿瘤缩小,从而使保乳成为可能,以提高生存质量,同时还可以早期获得肿瘤对化疗敏感性的信息,为术后治疗提供依据。

1 方法

1.1术前确诊 采用HS医院服务股份公司生产的普利塞Precisa穿刺针,型号:Precisa 18G×150mm,生产厂商:HS Hospitai Service S.P.A.

1.2采用B超定位下:对肿块行3~4次穿刺,切割的组织条经10%甲醛固定后,送病理科行组织学检查。

1.3术前诊断 结合体检、乳腺钼靶、彩色B超检查及可疑病例行乳腺MRI检查。

1.4TEC方案 T(多西他赛)75mg/m2, E(表柔比新)60mg/m2,C(环磷酰胺)500mg/m2。3w 疗程×3。

1.5评估方法 ①肿瘤大小:经B超检查:肿块明显缩小;②钼靶检查:肿块大小及范围明显缩小;③腋下淋巴结:经B超检查明显缩小,部分化疗后不宜触及;④体检肿块局部:肿块变软,表面皮肤红肿消退,范围缩小。

2 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呈上升趋势,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由小到大(局部切除-单纯乳腺切除-根治切除-扩大切除)以及由大到小(扩大根治-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保乳手术的非等性回归[3]。近年来,对T1期病变较多采用保乳手术,对T2以上的可切除肿瘤多采用改良根治术,其得益于对乳腺癌是全身疾病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及放、化疗技术的进步[4]。

新辅助化疗具有:消灭了微小转移灶,有可能防止耐药细胞株的产生,缩小肿瘤、降低分期、增加保乳治疗的机会,也可观察到化疗前后肿瘤的大小、病理学及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直观的了解到肿瘤对所给化疗药物方案是否敏感、有效,并为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新辅助化疗与术后化疗方案基本相同,含蒽环类联合化疗效果优于CMF方案,加用或序贯使用紫杉类药方案优于AC方案,可明显提高临床CR、病理CR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对HER-2(+)患者可考虑使用含曲妥株单抗的化疗方案,逐渐成为共识,被大家所接受[5]。

参考文献:

[1]左文述.现代乳腺肿瘤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0:1-12.

[2]左文述.现代乳腺肿瘤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0:270-271.

[3]左文述.现代乳腺肿瘤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10:370-405.

[4]Ruffn wk.J Am coll surg[J],1995,(180):245-248.

[5]Boand. Ki. H. Am, coll surg[J]. 1996,(183):264.

[6]中医期刊[J]. 2006,33(16).

上一篇:产后出血病因探讨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