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的冲刺

时间:2022-03-12 10:46:20

在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人造的喜悦下,为期六个月的上海世博会稳健行驶着,它向最后一个月冲刺,目标实现七千万的爆园人数,似乎胜利就在前方挥手。但我们希望这场盛会带给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不仅仅是兴奋和奇迹。

随着网络的普及,世博已不再是新技术传达的首要平台。作为继奥运会之后中国承办的又一国际盛事,上海世博会被国家赋予了更多的头衔并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大幕拉开前,上海世博会就已有八项纪录入选世界记录协会之最,从规模、志愿者人数、直接投资到低碳程度。尚未实现却指日可待的,恐怕寄托在参观人数的破纪录上。

论及上海世博会之于中国的意义,更多人将它与1970年大阪世博会之于日本的意义作类比,那届世博被誉为腾飞中的日本得以开启民智的利器,是时6200万参观者的记录到目前尚未被打破。在相似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的泛政治化也便不言而喻了。证明成功举办的标准被简单量化为参观人数,7000万的预估参观人数细分到38万的日人流量,经过了前期不达标所带来的焦虑,企事业团队的轮番捧场连同假日节庆的小高潮,上海世博会缓缓迈开破纪录的步伐。

直击世博

“不看世博,终生遗憾;看了世博,遗憾终生。”还没有入园,记者就听到了导游此番忠告,心中也基本有谱,但只有身临“肉搏”之后,这场赶集会的终极体验感才顿时鲜活起来。

世博园区早上九点开园,而在此之前,门外早已排好了等候的人群。世博园的蛇形护栏不知道是不是为酷爱插队的国人量身订做的,每个入口都有一条设计好的曲折蛇形护栏,看上去形似迷宫,以“己”字形无限蔓延。

“奔”,“站”,“走”几乎可以概括人在世博会全部的运动模式。

开园时刻一到,安保通关后,人群如泄洪般狂奔,入口旁“请勿奔跑”的指示牌形同虚设。记者进入的四号门正对热门的日本馆,尚在等候期就不时听到耳语,窥见耽耽虎视“紫蝉宝宝”(日本馆外型)的眼神。还在质疑这样的奔跑能削减多少等待之时,“嗖嗖”地就被几个人超越了,恍神间又是一阵“嗖嗖”,人也就不得已地跟着奔了起来,后来发现“能奔则奔”放之世博皆准。

无法估量展馆容量和实际参观者是如何的不成正比,唯一判定的标准就是等待时间。《基督山伯爵》中那句“人生就是等待和希望”在此让人不无讽刺地感叹,这就是人生。通常场馆的精彩程度与等待时长成正比,沙特馆、中国馆、日本馆、德国馆这般被蛇形缠绕了一圈又一圈的场馆确有精彩之处,但等待久了希望也就变质了,幻想的美好腐化了平庸的美丽,一个中年女子就不无抱怨地对记者说,“日本馆就是株式会社广告与表现中日友好的朱的故事,唯一亮点只有机器人。”这整个等待的过程都是站着完成的,虽然某些护栏上钉有长条凳,但不时地向前涌动直接阻却了以坐代站的图谋。

进入场馆后,短暂的失落随即涌上,耳边传来一个女孩精辟的牢骚“又是视频播放,还有没有别的创意”。正当负面情绪刚平复,驻足静赏异国短片或展物时,总会有人举着V字“噌”地出现在展品前,随即听到“咔嚓”一声。拥挤推搡下,人便跟着流到了下一个展区,满眼都是人。在这里,走马观花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投机分子找到了秘缝。郑先生带领单位的十八人团队从武汉赴上海观世博,在此之前,他已经在各种名义下看了四次世博,此行全为亲临指导。短短的一天半时间,团队看遍了沙特馆之外的所有大馆附加几个小馆。问及中国馆有限的预约票,他的回答简单明了,“钱搞定的,一百五一张。”七十五岁以上老人可直接走绿色通道的规定也带动了一桩奇怪的生意――老人租赁。一个轮椅或婴儿车后跟着几个簇拥者的也不乏其事。

这里的游客分为三类人:一类是直冲大馆型,宁守沙特五小时不瞅小馆多一眼;一类是追求“性价比”型,盯住高评分又不会动辄三小时的小馆;最后一类则是多多益善型,他们通常是护照族,一本世博护照,为了盖更多章是馆即跑,亚非拉美鲜少有人踏足的场馆一般只有他们的身影。

湖北元素

败也人多,成也人多。愈是拥堵,用心备展的国家和企业就愈发确定自己的战略正确。可口可乐和通用汽车的备受欢迎肯定了世博展台的模式成功。中国馆下的省市联合馆也遵循了此种原理。

各省市为了增强自身的受关注度,无不绞尽脑汁,湖北馆也在外型上大做了一番文章。湖北馆面积600平方米,外形以古篆书“水”字为原型,以水流动的形状轨迹作为造型主线,外观设计元素选择湖北特有的符号――楚风云翔。走进展馆,水的纽带将牵引着你一并领略高科技带来的视听享受:入口处设有激光琴,采用武汉光谷的先进激光技术,以七彩流莹的激光设置成琴弦,以手拨之,琴音清越激鸣;走进馆内,伴随“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投影营造出波光粼粼的水中美景,让你如同亲临洪湖;你可以亲自动手敲击等比例缩小的曾侯乙编钟投影,体味国之重宝的金声玉振,还可以亲手连接感应玻璃,使江湖连通,激活桃花水母;你还可以看到湖北人利用水、改造水的壮举: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六湖连通。

隐没在众省市中,湖北馆这样的造势还是略显中规中矩。背后的湖南馆则舍弃了常态的大举发展介绍,主打生态宜居牌。魔比斯环的双曲面环造型奇特别致,无始无终的曲面环上投映湖南回顾历史与畅想未来的画面,寓意人类对未来的期盼和追求永不停歇。视觉效果新颖独特,吸引了慕名而来的游客。

世博园区的武汉人不在少数,记者总能听到周边有人用武汉话地耳语。参观湖北馆的主体多为本地人的自我捧场,馆内也不时有三两参观者,然而创意上的乏善并不能留住他们更久的驻足。

有这么一种说法,世博场馆的可观赏性与该国的经济直接挂钩,这一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确有其事。将此推演到省市联合馆上是否适用尚不得而知,但浙江馆外令人咋舌的好几百人拥作一团,排队守候的场面不禁让人琢磨着“世博经济论”。相比之下,湖北确实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世博机会

在许多观者眼中,世博被缩略为“受罪”的代名词。然而,拉长时间的轴线,世博或许真如大阪世博会在日本扮演的角色那样成为见证国家发展的关键点。

为了修建世博园区,上海市大刀阔斧地了浦东的老工业园区,给了这片土地重生的机会。虹桥交通枢纽的全面建立,市政设施的配套跟进,没有什么比世博会更能激发改造的热情。

至于世博资产的处置,甚至成了各地发展的另一种机会。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馆、各省市联合馆及央企馆的去向,由上海市国资委与国务院国资委及各地方国资委具体接洽,外国馆、民营企业馆和外资企业馆,则由场馆所有人自行处置。对于外国场馆,国内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向这些远方来客伸出橄榄枝,希望它们能留在中国。比如卢森堡有意将其世博展馆迁至武汉,卢森堡馆官方人员对此并不否认,称具体搬迁细节正在洽谈中,方案有望在10月中旬公布。也有地方政府有意与招商项目结合引进外国场馆。西班牙馆方面称,不止一处的中国地方政府官员希望能够引进其世博场馆。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周江勇证实,他们有意留住西班牙馆,但如何让这座造价高达5000万欧元的场馆整体搬到宁波,还需要具体研究。

“我也非常能理解很多上海人希望世博会早日召开,因为如果有很多外国游客或者外地游客的话,他们可以展示给游客们看,我们上海是多么厉害的一个城市,房价五万一米,停车二十块钱一小时,油价超过一美元一升,看病吃饭坐车买东西什么都贵,生活成本是你们的五倍,工资是你们的五分之一,但我们活下来了,还欢天喜地高高兴兴的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他们才是这个城市里最牛逼的展览品。我建议挑选一些市民代表作为艺术品陈列在中国馆里。”韩寒对世博会的此番言论引来八方争议,甚至招致陈文茜、李敖等台湾文化人的严厉批评。但映衬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或许作为契机的世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带来“城市,如何让市民更美好”的反思。

上一篇:城市转型的隐性成本 下一篇:黄石的发展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