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的不足与建议分析

时间:2022-03-12 12:13:29

城市园林设计的不足与建议分析

摘要: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能够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能够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改善城市面貌、人们生活环境、投资环境的作用,城市园林建设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一个国家城市园林建设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城市现代化程度,因此,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行。

2、城市园林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城市园林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植物吸收有害物体、净化空气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就要求提高城市园林建设。设施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的城市园林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身心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1、简单设计复杂化

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园林规划设计的定位

许多城市的园林建设定位不够精确,例如,在设计城市公园时,其与国家公园、森林公园不同,是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建设经验,向人们提供娱乐、观赏、游憩等功能,人们可在内开展体育锻炼,进行科普教育,具有美化城市、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而大多数城市园林规划并未根据这一要求进行设计。

3、世俗化、潮流化

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世俗。

4、设计理念不够先进

作为一座城市,首先应做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然后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计好每项园林工程和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然而,城市建设由于受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城市建设大多是“改造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难题,园林景观单调、呆板,观赏价值不高;绿地总量不足,缺少大型绿地。环境标准要求城市的绿地面积应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O%,才能维持城市的环境质量,目前能达到这个指标的城市并不多。

5、种植与养护管理不到位

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且建筑垃圾充斥其中,较之森林土壤条件相差甚远。很多施工单位在种植环节上不科学,种植穴(沟)尺寸不够,不客土,基本不施肥,建筑垃圾清理得不彻底;种植时苗木根系没有充分舒展开,有窝根现象,浇水量不够或不及时,致使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很少,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

三、提高园林设计的建议

1、更新城市园林设计理念,培养独特的设计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设计也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设计理念。景观设计人员应吸取其精华,善于培养自己的特色,丰富景观艺术效果。绿地建设做到宁朴勿华,宁自然错落、勿强求统一,推广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现有景观资源的挖掘,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绿地设计方案。注重景观空间的营造,重视对人们的室外绿地空间的使用和观赏需求。同时,园林的各要素之间应该互相协调,园林绿化、园林建筑、资源保护管理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都应相互协调,以营造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

2、科学规划、注重细节

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3、尊重自然,和谐共存

自然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平衡发展的基础,本地城市的河流湖泊、地形地貌以及绿化植被等,组成城市的景观资源,根据城市自然特征,充分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和谐相处,以利于创造城市特色。在古代的园林选址中,善信风水学,使人与自然处于“天人合一”的状态,今天的城市是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都市,城市园林设计同样也需融入自然要素,以协调城市生态平衡,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城市注入活力、生气。

4、 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

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5、注重绿化环境时的生态问题

我们的园林设计中,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要认真的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设计理念,更是关系到生态景观的设计,以及景观受用的城市居民。我们必须在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基础上才能够设计出更好的更实用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城市的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以及生态景观的优势,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才能够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结构和气候变化程度,量身设计出城市的园林景观,符合城市的内部情况,并且能够使他与城市的自然环境更好的而结合与衔接,从而能够真正的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条件下,城市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也决定了城市的微生态环境,影响着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而噪音、灰尘、建筑等对于景观的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修正园林景观的环境,从而调节城市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绿化植被。同时,我们更要学会就地取材,要从该地区的环境本身进行挖掘,切合城市本身的乡土资源,才能够把生态与环境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从而做到生态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因此,城市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参考文献

[1] 罗翠红.浅析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不足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

[2] 孙英,高光林.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不足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3,34(24):6503-6503,6505.

[3] 葛梦霞,葛存通,魏蕾等.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不足与建议[J].魅力中国,2014,(4):20-20.

[4] 文晓鹏.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上一篇:城市生态建设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安装工程前期策划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