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时间:2022-03-11 08:44:11

浅析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如链接背景、敲击字词、关注修辞、超文本阅读等,才能让学生在阅读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做阅读题的效率,甚至爱上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 提高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101-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究竟有哪些方法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 知人论世,链接背景

物不平则鸣。言为心声。每篇文章的出炉,是彼时彼地彼境的产物,适当了解作者,熟悉写作背景,对初读一篇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将李煜前后期作品《玉楼春》和《浪淘沙》进行比较阅读。《玉楼春》描写的是宫廷歌舞盛宴的情形,风格较为绮丽柔靡;而《浪淘沙》则更显得凄惨悲凉。两首词同出自李煜之手,但风格迥异,这与词人前后期生活的巨大差异有重要关系。南唐灭亡前,虽然国家处于风雨缥缈中,但李煜仍过着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日子,此时的他更多的是儿女情长;而亡国后囚禁的生活,精神上的折磨,使他更多的是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因此,了解背景,既有助于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深情,读透作品。

二 细节处见真情,敲击字词

具体阅读文本时,如能留意作者使用的某些关键字,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独特匠心。

如苏教版《辛德勒名单》中有一段精彩对话:

辛德勒:我本来不想告诉你,我让高斯答应我为你说情,到了那边你会受到特别待遇。

伊特兹哈克(苦笑了一下):柏林传来的命令提到过所谓的“特别待遇”,你不是指那个吧?

辛德勒:现在暂时就讲“特别待遇”吧。难道一定要用新词汇吗?

辛德勒第一次提到“特别待遇”时,他的本意是给伊特兹哈克特别的关照,但做事向来谨慎的伊特兹哈克对此有所怀疑,就询问他这种待遇是否是法西斯对他下毒手的代称,但立即遭到辛德勒的否定。在外界正疯狂屠杀犹太人的紧急情况下,这位纳粹官员会真心地救助犹太人吗?作者正是利用三次反复使用内涵各不相同的“特别待遇”,暗示出辛德勒的闪光人性,也为辛德勒由对伊特兹哈克的利用关系发展到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做了很好的铺垫。细细揣摩其中的味道,不难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能更恰如其分地把握好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三 妙笔生花,关注修辞

修辞在阅读中俯拾即是,作者常使用不同的修辞来更形象化地表情达意。因此,通过对修辞的研习、揣摩,既可在无形中提高习作水平,更不失为理解文本的有效切口。

如苏教版必修三《品质》中有这样一个比喻: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作者用“像皮革制成的”比喻格斯拉的容貌,赋予他表情僵硬、呆板的特点。这位手艺精湛、技术非凡的制鞋匠格斯拉整日整夜地待在阁楼上,将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制鞋上,有时甚至忘了吃饭睡觉。长期与皮革、皮靴打交道,使得主人公仿佛已和这些皮革、皮靴融为一体,皮革已成为格斯拉血液中的一部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因子。

更重要的是,“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宁可饿死,也不放弃自己的职业道德,自始至终忠于自己的精湛技艺。这种金子般的精神何尝不似“皮革”一样,虽呆板却那么坚定、执著,永不变形。

四 思维碰撞,超文本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学以致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超文本阅读为学生自主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习了苏教版《老王》之后,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普通人的人性光辉,本人选取了《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住的大山》来阅读。

第二天,有同学将《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住的大山》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评论道:“写了篇《再读洪战辉事迹》从:洪战辉的父亲将弃婴抱回家的那一刻起,她已经成为家庭一员,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去抚养她。这种本是很正常的行为,而央视却大力倡导全国人民学习洪战辉的事迹,不正说明他们降低了做人的标准,降低了道德的准则,从另一个侧面也正反映了全国人民道德水准的下降”。暂且不论他们的观点是否合理,仅从他们的阅读过程来说,他们不但读懂了原文,更是对文本进行了再思考,能有自我的阅读反思,已难能可贵了。

因此,利用好教材,适时、适当地教授一些阅读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做阅读题的效率和准确率,甚至爱上阅读,真正“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方智范.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2(2)

[3]王晓辉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对技工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新视阈下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