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3-11 05:42:24

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企业对于高素质、高才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人才的引进需要企业有着完善的激励制度,只有完善的激励制度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薪酬激励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可是,目前由于我国企业薪酬制度的不完善,无法满足大多数人才对企业的要求,因此也就无法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的潜力,努力地为企业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薪酬激励制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09-02

引言

薪酬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现代企业在进行薪酬体制的设计与优化调整时,必须综合考虑员工的多方面因素,才能获得预计的激励效果。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薪酬不仅仅是员工自己的劳动所得,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可,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愿望。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增强其满意度,从而发挥员工更多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企业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薪酬水平偏低,激励不足

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欧美很多国家相差很大,同亚洲一些经济形势较好的国家相比也明显偏低。我国最发达地区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也低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同韩国相比也只是其收入水平的一半;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就更不用提了,普通的劳动力也只有新加坡劳动力工资水平的1/12而已。由于薪酬水平过低,建立在基本薪酬基础上的激励更是捉襟见肘,难以真正起到激励劳动者为出资人的利益而去尽职尽责地工作,甚至、假公济私。

(二)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激励形势比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激励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年终奖、年薪制、股票期权等。工资、奖金是普遍采用的基本报酬形式,激励力度比较小。年终奖的不均也会使企业职工产生较大的抵触行为。年薪制中基本薪金比例较大,风险薪金比例较小,达不到对员工强有力的激励。另外,激励方式单一,只注重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的强大作用。在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企业员工还具有精神需求。这不仅是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还由于员工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得到上司的信任和重用,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当前,很多单一的这种激励机制存在着缺陷,不利于后续的实施、评估、反馈和改进,不能对企业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也不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改善员工工作业绩,激励效受收到严重影响。

(三)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许多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人为因素,缺乏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使得在选拔、重用、培训、晋升的过程中存在着机会不均的现象,对员工的积极性打击很大,造成员工消极面对工作。这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不能为优秀的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环境,滋生暗箱操作和的不良现象,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薪酬激励不公平问题在企业内部引发出很多矛盾,成为当前薪酬管理的主要困惑。员工对薪酬不满意的说辞和抱怨,深层次原因来自于企业薪酬分配机制不公平的不满。常见的问题有:老员工的薪酬无法实现与市场水平完全接轨,而新员工的薪酬却能与市场水平相近;企业为了平衡各方关系,所有职能部门经理的工资一律统一;同一岗位上,正式编制和非正式编制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负荷和工作产出几乎相同,而拿到的薪酬缺相差极大;当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较为薄弱时,各地区根据自己情况拟定了薪酬方案,使得不同地区公司的薪酬不统一,如果企业的薪酬机制长期存在公平问题,则会使企业内部矛盾激化、凝聚力减弱、人才流失,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激励机制动力不足,缺乏执行力

很多企业由于激励的不合理性,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没有获得与其付出程度相当的回报,大多数员工的报酬水平普通过低,不能体现个别优秀员工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并且大部分的报酬只是工资性报酬。许多优秀的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可是所得报酬与实现的价值不相匹配,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严重失衡。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分时期,只重整体目标,不重层次需要,造成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改善薪酬激励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

合理的薪酬结构要把握两点:第一,薪酬对个人的价值与个人对薪酬的期望值要一致。前者是指薪酬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在薪酬上的体现。当二者越接近,薪酬的激励作用就会越大;相反,薪酬的激励作用就越小,那么,个人的努力程度也就越小。第二,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外在薪酬是我们一直采用的传统的薪酬内容,内在薪酬主要包括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对组织的忠诚、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成就感、参与决策、工作的自由度、个人成长及个人价值实现等。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在使用上是不可分割的。根据内容型激励理论,外在薪酬能在短时期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激励的效果会明显的减弱,要有内在薪酬的扶植才能发挥作用;内在薪酬也不能够单独使用,它要依附在一定的外在薪酬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

(二)建立全面丰富的薪酬体系,采用多种激励方式

企业必须系统全面地了解员工的主导需求,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薪酬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全面薪酬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薪酬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罚款四项内容,前两项内容属于“硬件”,后两项属于“软件”,只有“软硬兼施”,才有可能达到显著效果。激励的方式还有多种,因为每个员工之间、员工自身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是不同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的需求、个性、目标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企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对优秀人才实施倾斜激励政策,凭业绩决定薪资水准,奖效挂钩。采用高薪、优厚的福利、提拔晋升、表扬等,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三)加强薪酬管理的基础工作

由于企业内部各项薪酬机制都不够完善,所以首先应从加强基础工作做起。应努力调整组织内部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制度,改善职能错位和人浮于事的现象,实行定员定编,使薪酬激励管理逐步摆脱经验管理,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而不是一味照搬其他企业的激励方式生搬硬套地用于自身企业。

(四)重视发展长期激励机制

长期激励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政策和措施引导员工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自觉地关心企业的利益。在一些国家目前比较盛行的员工股票选择计划、资本积累项目、股票增值权、限定股计划、期权、虚拟股票计划和股票转让价格等就是适应这种战略转变而新生的薪酬管理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企业可以通过借鉴和学习这些国家对员工长期激励的做法,来对不同的员工实行不同的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期权期股长期激励可以避免公司人才流失,并能为公司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长期激励制度,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成刚.现代企业薪酬激励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2] 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3] 石森.管理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王克.2000年以来我国薪酬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评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于敬.浅谈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16).

[6] 裘会.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7] .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6,(10).

[8] 胡同泽,姚吉云.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及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

[9] 李启明.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以就业意向调查为依托探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 下一篇:基于网络消费冲动的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