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生公寓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时间:2022-03-11 01:12:50

管理学生公寓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学生公寓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一位社会学家在谈到集体宿舍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无论是对于社会生活还是大学生自身来说,宿舍带来的好处远远超出了它单纯作为居住场所的范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园区已成为大学公寓的主要模式。生活园区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以往那种以卫生检查、行为规范及违纪事件查处为工作着力点的思路显然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管理学生公寓工作的难点

众所周知,公寓管理是一项看似简单却很繁琐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整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1.公寓的有限条件与学生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矛盾

尽管当前新建的许多学生公寓起点都较高,但与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大学生相比,还是存在许多有限的地方。如一些学生公寓未安装各公寓里的电话,造成学生通讯不方便,全部依靠手机又会造成费用较高。还有业余生活问题,新建的大学生公寓往往是一个文化沙漠地区,文化娱乐设施一时还跟不上。由于新建的学生公寓相对于教学区来说距离较远,如果交通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的话,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尽管这些都只是硬件设施问题,但如果协调不妥,往往会给公寓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与管理要求不断增加的矛盾

公寓物业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笔者曾对本校某公寓物业管理公司的40名员工进行了学历和培训方面的调查,受过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仅有1人,而40名员工中,除了2名管理人员有过物业管理培训,保安在保安公司接受过短期训练外,其余的几乎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应聘即上岗,在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一些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失衡,或是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或是队伍缺乏稳定性,人员流动过快。一些高校辅导员素质不高,缺乏合理的知识结构,对社会发展不了解、对学生具体情况不掌握,工作方法简单、生硬。以上这些问题还导致一些高校不能按一定比例选配优秀干部和政治辅导员进入公寓与学生同住。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实施。相比之下,欧美地区很多大学的学生宿舍管理员被称为宿舍部主任,他们不像国内大学多是从社会上招来的临时工,而都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素质人员。因为校方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他们更乐意接受本身比他们水平和层次高的人的管理与指导。

3.解决现实问题与多头管理的矛盾

当前高校学生公寓在管理上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行政部门、后勤部门三个方面军作战,在“防区”和“领地”形成了各扫门前雪,相互不介入的局面。利益主体的不同,使学校育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行政管理手段不利,后勤服务人员又管不了学生,因此形成了“三层皮”的现象,很难用一根线穿起来。而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及聪明才智尚未发挥和挖掘。

4.重视学生权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现在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权益观念都较强,尤其是住在公寓的学生,他们与物业部门之间是买方与卖方的契约关系,因而对服务质量就特别敏感,经常出现投诉的事情,这是学生应有的正当权利,必须保护。但如果过分强调权利,又很容易导致不满情绪的膨胀,发生,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因此,对学生权利的尊重要把握好“度”,因势利导,达到对学生加强管理与对学生权利尊重的和谐统一。

新形势下管理学生公寓工作的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公寓学生管理工作应顺势前进,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人文关怀理念,做到“四个转变”。

1.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由“被动围绕”向“主动参与”转变

(1)建立学生信息库,善于察言观色,防患于未然

公寓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过去与现在,表面现象与内心世界,还要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在查阅新生档案时,对每位新生的情况进行记载,建立动态信息库,如学习、爱好、特长、思想道德表现、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等,只有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工作方法才能因人而异。要善于观察学生,能够从学生喜怒哀乐的表情中,细枝末节的言行中,掌握学生的内心变化,通过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把错误的思想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这种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主动的工作,有成效的工作。如果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就会轻易失去许多有利的教育机会,等到错误思想占据了学生的心灵时,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后悔莫及。

公寓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在大学生公寓中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网站,向学生公布专门网站的网址和住楼辅导员的QQ号码、电子信箱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可以和学生在网上进行对话、交流,甚至辩论,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

(2)开拓信息渠道,建立并完善公寓预警机制及应急机制

学生回到公寓后的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单靠老师的监督管理肯定是不行的,因此管理者要在学生当中培养“信息员”和助手,充分依靠广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建立健全“宿舍长――层长――楼长”的层级信息网络体系,一有不良苗头和紧急情况就向老师汇报。学生公寓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卫生、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使事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2.构筑新的运行机制,由“少数人抓”向“齐抓共管”转变

(1)打破纵向分割,构建互联式组织体系

公寓学生工作的开展不能独立于物业、后勤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之外。在我院举行的师生座谈会意见征集过程中,就有不少是与公寓服务相关的。我们及时将意见汇总告之领导并转交相关部门,使得一些同学关注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如处理不善,就会变成大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质量,所以建立相关部门间的联系会议制度大有必要。此外,校方应该对服务公司的盈利程度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适当的控制,甚至可以通过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促成服务公司在盈利程度受到一定控制的条件下,不能以降低服务质量谋求更高的利润。这一点对校方、服务公司、学生三者实现多赢意义重大。

(2)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作用

首先是学生党团组织、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我院五年前在公寓区建立了共青团生活园区委员会。通过该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对学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实现育人目标。以学生公寓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团组织定期开展具有公寓特色的思想教育、文化科技、园区共建、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活动。

其次,要重视学生干部的作用。成立公寓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举措。宿舍长的地位应更突出,可单独设立“优秀寝室长”奖项,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宿舍长要代表本宿舍学生向班委会、班主任、辅导员及时反映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切实关心学生成长,由“务虚为主”向“虚实结合”转变

在公寓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格外重视“特殊学生”(后进生、违纪生、贫困生、家庭离异生和心理障碍生等)的工作,做好关爱行动。

例如,针对某些学生抽烟喝酒、晚归甚至彻夜不归的现象,老师要注意观察,及时与家长联系,掌握学生“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利于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教育。大学生由于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许多问题上,还不可能把握好“度”。因而教师在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审视自己,规范自己的品德,使其学会如何去辨别朋友,处理矛盾,不断排除内心世界中不健康的因素。学生工作不能只是过问,浮在表面,还要多留几个心眼。我们在办理学生困难补助时就发现有一个家庭十分困难、拖欠了两个学期学费的学生由于自卑感强而不愿申报,我和班主任跟她谈了几次话,鼓励她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后来还和家长联系,去家中调查,这样才将事情解决。像这种问题,除了经济上资助外,更要做到心理关爱和引导。

4.把握学风建设主线,由“监督检查”向“营造引导”转变

公寓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学风建设。以往的对策主要是监督检查,“赶鸭子上架”,效果不理想。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80/20法则”,即你花费80%的精力往往只有20%的收益,而你80%的收益却常常来自于你20%的投入。那么在公寓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学风建设就是后面这个举足轻重的20%,抓好了它就等于公寓学生管理工作成功了一大半。

公寓要大力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体的创建活动。如以公寓为单位,举行五星级公寓评比、特色公寓评比活动(学习之星、居室之星、实践之星、文体之星等);制定各项评比条例和奖惩办法,要求学生养成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公寓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理念,通过公寓建设活动的开展,积极推动班风建设;将公寓建设作为创建优秀班集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实行公寓安全一票否决制。

公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工作部门、教学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是全体师生教学行为的综合,是学生所处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的综合,也是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生活园区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为一体的素质教育基地,使学生生活园区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长的田园。

上一篇:利用网络技术平台优化研究生学籍动态管理 下一篇: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