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自现”与辅导员工作

时间:2022-08-04 06:30:15

“佛心自现”与辅导员工作

宋代著名学者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诸如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心理特征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并将这种心理现象称为“投射效应”。其实,“佛心自现”就是一种心理投射。

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年轻人,他们乐学好进,充满活力。但是,他们身上也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矛盾冲突激烈的改革时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面前,他们会有困扰和彷徨,出现错误和失误都是很正常的事。怎样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一方面反映了辅导员辩证地看问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辅导员的心理投射。面对学生,辅导员更多地看他们的优点还是更多地看他们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辅导员心理投射的内容。我认为,作为辅导员我们都要修炼“佛心”。唯有我们具备了优良的素质,才能做到以心待人,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诚予人,才能做好辅导员工作。如何才能实现“佛心自现”呢?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爱是教育的灵魂,优秀学生辅导员应该热爱学生并宽容他们成长中的失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辅导员用爱心帮助学生、教育学生甚至管理学生,学生会理解,也会用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尽快成才来报答。爱心是一种亲和力,是师生交往的剂,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一位具有亲和力的辅导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能获得学生的宽容与信任。在辅导员工作中,爱心和亲和力应表现为:在思想上,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言行上,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生活上,要关心学生,真诚沟通;在困难面前,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在荣誉面前,要和学生一起分享。有了这样的爱心,就具备了良好的修养,做好学生工作就具有了良好的基础。

爱学生是辅导员的重要品质,但要真正做到离不开以下“四心”:

热心――首要条件

辅导员应当有一副热心肠,缺乏热心肠,就失去了辅导学生的基础和动力,就无法开展工作,更谈不上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一是对待学生的态度要热情。辅导员要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从心底里去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欣赏他们、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感情融洽、推心置腹,才能让学生从心底感到信服。倘若辅导员态度冷淡,态度恶劣,纵使道理再正确,学生也不一定会接受,甚至产生逆反情绪,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就无从谈起了。二是对待工作要热心。学生中出现任何问题,无论大小,辅导员都要及时处理。因为一个问题刚刚出现,许多未知因素相伴而生,这些未知因素有的有副作用,有的有反作用,此时若及时工作,就能消除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于解决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不及时解决,势必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三是工作方法要适当。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辅导员面对几百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必须要采取适当的工作方法。要让学生感到温暖,易于接受。要使方法适度,就要注意,多用启发式,少用命令式;多用比较式,少用结论式;多用导入式(引导学生去认识问题),少用嵌入式(不用固有的框框去对号入座)。

细心――重要环节

细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关键。要做到细心,必须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要善于从个别谈话中、上课出勤的异常中、反常的举动中、家长的反映中发现苗头,一句话,细不细心,关键在于是不是注意从一些小事中去发现苗头,抓住问题。二是对发现的苗头要认真调查核实。做到不带框框,兼听各方面的意见,注意倾听当事者的解释,分析其中是否有合理的因素。三是解决学生矛盾时,不能偏袒一方,压制一方;也不能不分是非各打五十大板,而应该实事求是,使学生认识到各自问题,同时得到教育和提高。

耐心――必要条件

耐心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一环。所谓耐心就是对学生的弱点和不足不能急躁或厌烦。因为,学生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能一刀切。

责任心――有力保障

对工作的责任心是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学生工作事情多、范围广、人员杂,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就做不好。因此,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要不辞辛苦,敢于投入。

上一篇:默会知识视域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对高校大学生快餐恋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