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制造业创新能力存在四大痼疾

时间:2022-03-11 12:33:41

重庆制造业创新能力存在四大痼疾

“成后来居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从“重庆制造”到“重庆创造”不能“闭门而造”,既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开门创新。鉴于重庆目前的科研实力和打造开放型制造业高地的紧迫性,我们要解放思想:当自主创新满足不了现实需求时,就大胆开门创新――通过与别人联合攻关、花钱购买、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等多种手段,尽快提升“重庆造”的创新能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句广告词“五洲给你带来幸福,阿里斯顿为你带来欢乐”,让“五洲・阿里斯顿”冰箱热销山城。在重庆人尤其是中老年重庆人的记忆中,“五洲・阿里斯顿”算得上是全国知名品牌了,当“五洲・阿里斯顿”冰箱驰骋市场时,现在如日中天的青岛海尔还名不见经传。

可惜的是,2001年重庆的“五洲・阿里斯顿”冰箱淡出市场,厂家破产。业界人士分析说,尽管当时它引进了生产线,但由于没有对技术进行消化和对新产品进行开发,所以被市场淘汰。

与“阿里斯顿”几乎同时落败的,还有“红岩”和“金鹊”电视、“将军”冰箱等一大批曾经赫赫有名的轻工业产品。

重庆轻工业名牌产品几乎全军覆没的一个致命原因就是创新能力不足。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不变的法则,被“关停并转”,这是劣势企业永恒的主题。扼腕叹息之余,倒觉得这些企业的破产倒闭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而,重庆轻工业名牌产品的全军覆没,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依然有不少企业正在重蹈“阿里斯顿”们的覆辙。把脉重庆制造业的创新问题,主要有四大痼疾――

企业创新投入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一般说来,一家企业要具有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之比)要达到5%以上,目前全市仅为1.1%,不足江苏、广东、山东的六分之一,上海、浙江的三分之一,为四川的二分之一,只与陕西相当,而且尚有61.3%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

高端自主知识产权匮乏。目前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的增长,主要靠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拉动,最能体现含金量的发明专利比重严重偏低。2006年全市申请的发明专利仅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获权的发明专利仅占全部获权专利的5.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工业50强企业获得专利授权的仅占44%,66户重点增长企业获专利授权的也仅占36.4%。

创新开放度不够高。突出表现为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目前,绝大部分企业新产品都靠自身研发,委托开发比重不够高。全市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中,企事业委托或技术转让经费不到40%,全市17家技术领域主要科研机构R&D经费投入中,企业资金仅占13.4%。

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够。一般发达国家的企业引进一项技术后,将用3倍的资金来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我市大部分企业只注重引进和模仿,后续创新投入严重不够,目前我市引进后的再创新投入仅相当于技术引进投入的7%,排在全国第25位。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府研究室战略处)

上一篇:父亲的“蚂蚁”儿子的弦 下一篇:开放式创新做大“沈阳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