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化语言测试普适题型及其焦虑因子分析

时间:2022-03-11 02:20:16

计算机化语言测试普适题型及其焦虑因子分析

摘要:以国内大学英语四、六级网上考试试点为背景,研究在参加以普适题型为主的计算机化语言测试时考生的焦虑状态。本研究提取到六个焦虑因子,即操作适应性、感官疲劳度、机考认知度、心理认同度、键盘熟练度以及男女性别差。

关键词:语言测试 四六级测试 计算机化语言测试 焦虑因子

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Computer-based Language Test,简称“CBLT”)虽只有短短四十几年的时间,却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而迅猛发展。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基于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的托福考试,更是加快了计算机化语言测试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于2007年5月启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项目,并从2008年底开始进行试点。本文以此为背景,着力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生参加以普适题型为主的计算机化语言测试时的焦虑因子。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共计102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传统的基于纸笔的语言测试(Paper-and-pencil-based Language Test, PBLT)和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CBLT)。在参加CBLT之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问卷设计为标准的利克特五级量表,内容涉及CBLT的操作、试题呈现方式、心理感受等方面,以及对计算机化语言测试的态度、了解程度等情感因素。调查所获得的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计算机化语言测试普适题型的界定

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CBLT)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技术优势。由于以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为介质,CBLT可以进行PBLT所不能企及的题型测试,例如:视频题、动画题等。本研究主要是CBLT与PBLT的比较研究。因此,为减少不必要的不可控因素,提升稳定性和可信度,我们将计算机化语言测试普适题型界定为能够在PBLT中实施的、广泛采用的、为考生所普遍适应的英语测试题型。

具体来讲,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题型包括:听力短对话、听力短文、阅读理解、词汇与结构、完形填空和作文。其中作文为主观试题,其余为客观试题。

三、数据统计与焦虑因子分析

本研究共获得102组有效数据,首先需要确定这些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我们将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示KMO值达到了.807,这说明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样本大小符合要求,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中,卡方为1106.675,显著性为.000(

我们运用SPSS提供的主成份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为突出每个因子的性质,我们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提取到6个因子。

因子一(F1)包含7个观测变量,主要涉及机考答题方式是否适应、机考试题呈现方式是否适应、计算机熟练程度及其操作方式是否会影响答题、面对计算机考试是否感到焦虑等,因此,我们将因子一命名为操作适应性。因子二(F2)包含6个观测变量,主要涉及某些题型,如完形填空、听力等在视觉和感官上的疲劳程度,因此,我们将因子二命名为感官疲劳度。因子三(F3)包含5个观测变量,主要涉及对机考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机考认知度。因子四(F4)包含4个观测变量,主要涉及对机考的认同程度,如机考是否会提高考试信度、是否会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是否更容易控制考试误差,因此,我们将这一因子命名为心理认同度。因子五(F5)包含2个观测变量,主要是打字速度对答题思路和速度的影响,因此,这一因子被命名为键盘熟练度。因子六(F6)包含2个观测变量,体现出机考是更有利于男生还是女生发挥高水平,这一因子命名为男女性别差。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传统的纸笔语言测试和计算机化语言测试的研究,发现学生在参加普适性题型的计算机化语言测试时,有六个焦虑因子,分别是:操作适应性、感官疲劳度、机考认知度、心理认同度、键盘熟练度和男女性别差。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五这三个因子与计算机和网络的熟悉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体现出了CBLT与PBLT的根本差异――测试介质的迥然不同,PBLT以纸笔为媒介,而CBLT则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第三和第四这两个因子体现出了学生对CBLT的心理和情感因素,这说明对机考的心理接受程度和认知程度会影响到考生的考试成绩。第六个因素则表明男生和女生之间对机考的操作、认知、态度等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毕竟,CBLT还算是一个新的事物,在国内还没有全面的展开和实行。上述六个因子的提出将有助于对CBLT的进一步研究,并最终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慧麟.基于纸笔的语言测试和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之间效度对等性验证模式初探[J].外语界,2009,(3).

[2]金艳.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效度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3]孔文,李清华.语言测试中的偏差研究[J].外语界,2008,(1).

[4]杨安良,田少华.我国计算机化调试性语言测试(CALT)研究现状 [J].外语界,2008,(1).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培养大班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