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教育,让学生爱数学

时间:2022-03-09 11:12:00

关注情感教育,让学生爱数学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将教材的知识生活化、情境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有几个组,每组有几个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再算算学校里有几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几个班级。再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让学生计算出粉刷教室墙壁的面积和所需涂料的数量;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让学生模拟生活买物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买东西、给钱、找钱的过程。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从而热爱数学。

二、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

有位作家这样赞美数学:“数学是空谷中的幽兰,高寒中的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可见数学的壮丽优美与博大精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在美丽的校园里,哪些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教室里哪些也是轴对称的图形?”学生从中领略了对称美,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并让学生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和谐美”。

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美妙的方法、精心设计的板书,向学生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理解数学美,学生就会去追求美、创造美,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数学审美过程。

三、动手实践,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分析获得,应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理解、感悟、探索、交流中形成。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知、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是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的基础。

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课一开始,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问学生:“做一个圆柱需要哪些材料?”通过与学生谈话的形式,唤起学生以前的知识体验。接着,教师再出示一个圆锥,问学生:“你见过这种物体吗?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列举了生活中的很多圆锥体。这时,教师再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你们能动手做一个圆锥吗?先猜一猜做一个圆锥需要哪些材料?”有的说要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有的说要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圆;有的说要用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也行;还有的说要用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猜测,在信封里面拿材料动手做一个圆锥,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最后让各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展示作品,并讲解制作方法,并互相评价实践成果。学生有了做圆锥的体验,接下来认识圆锥的特征已经是水到渠成了。如此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认识圆锥,体验探究的乐趣,自然能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过程,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从情感教育出发,优化数学教学,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于学生自身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磁场”,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达到“情知协调”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爱学数学。

上一篇:让有效的“语境创设”激活英语课堂 下一篇:在文化的浸润中获得饱满的音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