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困境与途径

时间:2022-03-09 08:25:19

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困境与途径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近年来我国完成了教育改革、高校扩招等项目后,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而在进入网络社会后,学校教育方面也越来越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如何提升该方面教育时效性也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思想政治时效性不足的表现,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时效 突破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42-01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不足的表现

1.1 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形式化严重

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教育,并且很多高校也建立了该方面的教育系统和平台,但此种系统或是平台往往均是浮于表面缺乏内涵,高校过于注重“量”建设,却缺少对质量的控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作用。并且网络教育平台缺乏实时交互性,且信息冗杂,十分不利于开展教育。另外,各大高校在此方面教育的另外一个弊端是过于注重理论,此种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也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于被忽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等,均成为了该方面教育效果长期得不到提升的原因。

1.2 教育信息更新缓慢,滞后期较长

鉴于该方面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各大高校缺乏管理该平台的意识,教学内容滞后,知识更新缓慢成为了显著现象。当代大学生往往对计算机和网络不陌生,甚至可以很好的发挥此方面优势,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其既能够快速传播信息也会为大学生带来不良信息,其会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在进行此方面调查时发现,信息频繁改动是影响该方面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其体会不到该教育的魅力和作用,并且信息不对称、缺乏严谨性、传递不及时等多个方面的弊端使得该教育越发不受到学生的欢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大学生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才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关注,若只是换汤不换药,无论使用何种高新技术,也无法改变目前的局面。

1.2 教育约束不够有力,失范性突出

该教育的实施需要互联网的大力支持,互联网的支持下其虽然可以使学生接收到实时信息,但鉴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只能自己针对该信息分析、探索,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渐渐对该方面信息也失去了研究的热情。另外,该方面教育并不周全,其无法实现全面的监管覆盖,也无法很好的约束学生行为、思想,此种情况使得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也很难使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得到提升,最终导致该方面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自身的行为也会渐渐失控。

2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路径

2.1 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完善网络主页,使教育实质得到升华,在校园建设中进行合理的安排,使校园网络建设能够得到重视,使其可以真正实现主题教育,并同时兼具服务性、知识性以及趣味于一身。网站信息的丰富才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使该方面教育能够更加具有吸引性。网站主题鲜明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而内容的丰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机会,也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知识有深度才能够使学生的探索精神被挖掘,不断深入了解所掌握的知识,将知识幻化为财富。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1)优化网络平台设计,将其中冗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如学研心理或就业指导等,具体根据各个高校实际情况而定,在确定各个部分的主题后,可以使学生和教师组成统一的队伍,将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如此一来更加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能够对教学规划进行实时调整。(2)创新网站方式并且将网络主题设计方面进行优化,同时将交流平台进行扩建,实现校内外的信息交流。(3)丰富网络互动渠道,使学生、教师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互动交流,将信息传递、思想交流融于一体。

2.2 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内容

使内容更新的速度得到提升,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很多信息具有较大的趣味性,注重此两方面信息建设,能够轻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也能够为学生创建更为舒适的学习氛围,这对于提升主体参与度来说十分有利,渐渐发展下去也就能够将该方面教育的作用彻底体现出来。但目前来看我国在此方面的建设并不十分可观,该方面教育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对该方面的需求,为了更好的解决此方面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引入当代元素,使网络教育摆脱枯燥、无趣味的特质,此种元素种类众多,如文字、图片或是视频等,在开展此方面工作时,可以将flas作为主要工具。(2)创新板书方式,课堂中可以开展竞答式教学,或开展问答式教学,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更大的肯定。(3)建立资源库,教学源于生活,有了丰富的资源库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做到教育生活化。(4)优化教师队伍,校方应加强对该方面教师对培训,使其能够将教学技能提升,也使自身的工作素养得到升华。

2.3 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按照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看,其很多内容已经与当代社会发展不符,甚至存在脱节的现象,此种现象也成为了该方面教育难以得到良好发展的因素之一。另外,如今的大学生十分具有主见,且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其相对而言更加喜欢接地气的东西。因此高校应针对此方面做出措施,实现文化氛围的制造,具体如下:(1)制度文化,当代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制度均有了变化,甚至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模式也出现了差异,学校在教育中应使学生能够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并规范自身行为。(2)精神文化,雷锋一直被视作教学楷模,长征也是我国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因此可以将此方面精神引入教学中,使学生的信仰不再停留在片面的事物中,使学生的内心能够更加丰富,信仰也能够有正确的导向。(3)行为文化,高校方面应采取措施来推动文化融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赵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构――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为例[J].新闻知识,2013,(4).

[2] 王彦丽.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州学刊,2014,(7).

作者介:付丽丽(1982-),女,回族,籍贯:河南省光山县人,学历: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来一碗美国原味“鸡汤” 下一篇:丰实文本,让阅读教学厚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