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方言作文的思考

时间:2022-03-09 07:13:51

关于小学生方言作文的思考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中频繁使用方言严重制约了学生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减少方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阻碍作用?本人认为,上好语文课、用好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帮助学生走出方言作文“怪圈”、规范语言写作的有效途径。

一、上好语文课,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上,教师更应该当好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引导者角色,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在语文课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一)营造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门规范语言,语文课更是学好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语文课上,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要养成一个好的语言习惯――用普通话去读,用普通话去说、去思考,课堂语言的规范使用,使学生在学校里形成规范使用语言的习惯,这是对提高学生语言说话水平一个很好的做法。

(二)有序进行造句专项训练。字词是作文的前提基础,小学生只要把字词用准确,才能杜绝方言作文的现象,而造句练习是提高学生对于词语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在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等步骤,充分利用好教材,科学、有序地进行专项造句训练语文教材。比如,语文教材每一课都有“词语花篮”栏目,那里出现的大多是新词,这些新词汇就是很好的语言训练资源。在第一课时的生字词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会进行词义教学,一定要把这些词的意思深入浅出地讲清楚、讲准确,把使用范围交待明白;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单个新词分别进行口头造句、重点词语进行书面造句,最后根据学生所造的句子及时指导并作比较,比较造句的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看哪些句子更具体、形象等等,在不断的比较修正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作文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用好语文教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每个学生手头都有一个作文素材的宝库――语文教材。因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仅向学生呈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向学生展示了规范语言的使用技巧。因此,立足教材,挖掘教材,将教材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规范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以读带写。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把读课文视为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重头戏,采取多种朗读方式,以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感。⑴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授《狐假虎威》一课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其他小动物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高涨,读得入情入境。⑵表演剧本加深学生内心体验。⑶看图与读文相结合。

(二)从仿到创。要根治学生方言作文的“病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帮助学生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要求他们写成语句通顺的规范作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用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语文教材,要求学生以课文中为范例进行仿写,完成从知识感悟到写作能力的转换。首先,从仿写句子入手,打好用~造句的基本功,使语言逐步合乎语法规范。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后第三题都会有文中句子赏析,指导学生在熟读句子的基础上学会仿写句子,并运用在平时写作中,恰当地使用比喻句、排比句等精彩语句,丰富作文语言;其次,仿写课文中的某些精彩的段落,重在指导学生关于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片段的描写;最后,模仿课文结构,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缺乏逻辑性,这也是造成小学生作文给人感觉“东拼西凑”的原因。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性,明白作文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成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是条件,“创”是结果。从仿到创是学习作文的规律,因为学生一开始不会写作,通过模仿和借鉴,他们就掌握了书面表达的要领,把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己能运用自如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反复练习,同学们就会掌握用书面语言进行写作了。

上一篇:不忘初心践行“两学一做”增强为民服务的理念 下一篇:浅析网络新闻评论自身具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