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对心电图的影响

时间:2022-03-09 03:36:30

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对心电图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心电图(ECG)异常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24h内首次ECG诊断结果异常(既往健康否认有心脏病史)。结果 ECG异常发生率较高有窦性心动过缓,ST段降低,T波低平、双向、倒置、Q_T间期延长,左室高电压等。2w内复查ECG有62%恢复正常。结论 颅内疾病可引起明显的心电图改变,避免将其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外伤性;血肿与心电图(ECG);关系

脑部疾病使原来无病的心脏出现异常称脑心综合症[1]本文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50例首次ECG诊断异常统计并结合国内资料就ECG改变和发病机制略作讨论。

1临床资料

患者50例 ,男41例,女9例,年龄12~65岁 ,平均42岁。50例患者,都采取CT诊断被证实是颅内的血肿,其出血量在35~120ml,19例患者伴有脑部的挫裂伤,脑干损伤6例,10例患者伴有颅骨的骨折,50例患者GCS昏迷≤8分。X线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正常。所有患者无高血压和心脏病病史,患者在外伤后24h内第一次的ECG检查的诊断结果,见表1。

50例外伤患者,ECG异常改变有二种以上者21例占46.7%,其中 3例死亡,占6%,2w内复查 ECG恢复正32例占62%,1月内复查ECG有8例诊断大致正常。10例出院时ECG仍为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15例T波振幅由入院时1.2~2.5mv降低为0.6~1.3 mv 。

2讨论

当病损坡及自主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下丘脑时,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者又称脑心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合并有心电图的异常表现,有人称之为脑源性或神经性心电图异常[2]。

本文通过50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后入院首次心电图(ECG)的检查结果中有异常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提示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ECG的改变呈正比。在1902年Cushing发现在颅内压增高时会伴随着心动过缓这一现象。且脑外伤可导致脑血管的痉挛,在外伤后机体脑的微循环障碍和受伤时所受的作用力有明显的相关性[3]。动物实验直接刺激交感神经连接的部位如中脑,下丘脑等可引起类似的心电图改变[2]。本组研究的结果显示:ST-T异常改变,窦性心动过缓, U波明显,Q-T间期延长,左室高电压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T波的高尖振幅高达1.2~2.5mv,有21例患者ECG改变有二种以上的占46.7%,伤后 2w内复查ECG 32例恢复至正常,占62%, 3例死亡(有2例不足24h),8例 1月复查的心电图也逐渐转变为正常,10例患者在出院前进行心电图的复查仍为窦性心动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15例T波高但振幅较入院时显著降低至0.6~1.3mv,关于脑的外伤后ECG改变机理尚未明确,这可能与颅内压的增高有关,颅内压的增高会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改变植物神经中枢的活动张力,使机体出现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复极变化有关[5]。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导致脑组织的移位,造成支配心脏的中枢神经功能异常,导致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可出现心电图的紊乱现象。丘脑下部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和左心室内膜下的缺血,会使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引起醛固酮的分泌异常,额叶眶面13区损害等学说。也有作者认为与儿茶酚胺性心肌损害有关。胸导联T波异常高耸伴ST段抬高而其前后血钾均在正常范围, 推测与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膜通透性改变而造成的心肌局部高血钾有关[4]。也有作者认为与儿茶酚胺性心肌损害有关。胸导联T波异常高耸伴ST段抬高而其前后血钾均在正常范围, 推测与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膜通透性改变而造成的心肌局部高血钾有关[5]。由于外伤后引起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使脑组织受损害所致,当颅内血肿清除后,ECG随即恢复正常。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刺激损伤脑的某些特殊结构会造成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此外出血时体内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也是造成心电图异常的一个重要方面。颅脑外伤后尚有以下特征:致伤原因多为车祸,由于原发性损伤严重,伤后意识障碍多较明显,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表现严重的呕吐。其电解质常出现紊乱,如低钠、低钾和低氯血症等,这主要与脑源性的神经调节发生障碍有关,其也与脱水、呕吐、和患者无法进食有关,在患者低钾时其会出现T波低平,U波增高,Q-T间期的延长和ST段压较低,在重度的低血钾时,患者可发生室性早博以及室性或室上性的心动过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急性硬膜下血肿后ECG的改变进行分析,同时注意区别该病与原发心脏疾患。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和心脏病及其心电图异常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进行心电图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参考文献:

[1]卢喜烈.著.301临床心电图学.363.

[2]方丕华.杨跃进,阜外心电图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308.

[3]陈建良,曹美鸿.脑外伤与脑微循环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3;4:192-195

[4]郭继鸿M主编.心电图学[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2.

[5]陶长生M编著.临床心电图进展[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1991.

上一篇:中医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出血合并DIC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