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

时间:2022-10-08 10:09:45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

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接收的心内科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观察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采取风险控制对策培训之后展开;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与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分析心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结果通过护理治疗,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率为1.69%,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率为8.47%,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风险,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提升心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水平。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通常情况下,心内科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治疗的难度系数比较大,同时具有极高的猝死率,因此,在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护理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应当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便有效降低护理差错,避免风险事件,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将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接收的心内科患者118例进行护理治疗,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接收的心内科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9例,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在51~81岁,平均年龄62.5岁;观察组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在54~83岁,平均年龄63.4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采取风险控制对策培训之后展开护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资料加以统计,同时对其心内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统计风险事件,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1]。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治疗,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具体为换错液体,风险发生率为1.69%,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其中有2例为沟通方面的事件,1例为标本送检错误,1例为跌倒,1例为坠床,其风险发生率为8.47%,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心内科疾病特征与护理特点 在各个临床科室当中,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科室,在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护理风险。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发生速度快,预见性较差,死亡率较高,且往往出现抢救或者是突发性的事件;另外,患者个人体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疾病的耐受性也不一样。由此可以发现,心内科护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即"急"、"难"、"险"以及"重"等,这就要求心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能力[2]。

3.2心内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3.2.1护理人员因素 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责任心、职业素养、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构成了护理风险因素[3]。当前,一些医院的护理人员比较少,每名护理人员所负责的床位比较多,工作负荷比较大,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另外,医院护理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不足,仅仅只是关注护理的操作技术,而忽视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的提升,无法有效的展开整体护理,这是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

3.2.2患者因素 心内科大部分患者的年龄都比较大,自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差,在行动上极为不便,同时还有许多危重患者,患者的精神状态、语言障碍等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加大了护理的风险。

3.2.3环境因素 这里所提及的环境为病区的环境。针对心内科患者而言,年龄大,身体素质差,视力不好,同时还有许多重症病患,他们对环境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例如夜间如厕的次数较多,倘若一些防护措施没有做到位,如地面滑等,极易出现跌倒事件。

3.3风险管理的预防对策

3.3.1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 在心内科临床护理、危重患者的处理、心血管介入治疗以及配合抢救等不同情况下,都存在护理风险。所以,可以在护理查房时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考查,并且以当前患者的病情为主要主题展开分析与探讨,对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效强化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提升其观察能力与防范风险的能力。

3.3.2提升服务意识,强化有效沟通 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服务的态度。较好的护理服务态度,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进而能够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应当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患者的自身权利予以充分的尊重。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提升自身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通过理智的态度来压制非理性的冲突,并以较好的服务态度来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加强两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

3.3.3完善有关的护理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护理规章制度,加强"慎独"意识,护理管理者应当在察觉安全隐患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当严格贯彻规章制度与护理操作流程,应该让心内科护理人员清楚了解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护理风险,进而对护理风险采取主动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的发生。在风险事件将要发生以前,积极主动的采取防范对策,展开前瞻性的干预管理,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业务素质,改进护理工作程序,健全临床护理规范与应急方案,进而将护理工作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综上,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前进行了风险预防措施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见,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风险,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并且还可以提升心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娟,李思静,黄宇美,等.风险管理对心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86-87.

[2]邓云霞.心内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及管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09(1):70-71.

[3]刘小娟.心内科护理中相关风险控制的对比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493-493.编辑/张燕

上一篇:胎儿肾脏发育异常超声诊断临床价值研究 下一篇: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