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论道 晋时风骨

时间:2022-03-08 08:01:14

荣广润:论“礼”很精彩

近几年晋剧来上海颇多,我们对这个剧种是越来越熟悉了,这次晋中晋剧团的《褒尚论道》又让我增加了一份亲切感。我觉得这部戏的创作过程很不容易,首先是这部戏的主创人员全部来自晋中本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这个剧种的地方特色其次在内容上它体现了中原文化对中华传统礼仪的一种解读,戏中褒尚和虢石父关于“礼”的一番争论非常精彩,是对几千年传统礼仪的正反两方面论述的概括。如褒尚三番护理、两度投监、火中论“道”、以身殉礼等情节,都扣住了对“礼”的认识过程,这也是该戏的核心价值。此外,这个戏还有一个反思层面,就是对“红颜祸水、女人误国”的重新解读,当然这条线可以再简略一些,不要和核心内容“打架”,可以糅合得再好一点。褒姒的心理线索也可再理得更顺一些,在“裂锦闻声”、“烽火戏侯”这些戏上,分寸感把握更准确更细腻。我理解编剧是不想把褒姒处理得过于简单化了,正因如此,人物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就要斟酌得更合理。我也特别期望在褒尚这个人物上,有着更丰富的情感变化,他除了“讲礼论道”外,在个人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上可以再加几笔。

在表演上,这个戏给人感觉很好。山西素有出优秀“女老生”的传统,这次女主角王珍如也是很有特色的演员。这个戏除了需要过硬的唱功外,还需要一定的做工、身段和演技上的需求,以体现出演员全面的能力。特别是王珍如在舞台上不仅仅是“炫技”,而且更是为“戏”服务,这很不容易。

当然这次导演、舞美、作曲也很有想法,既体现出了西周文化的特点,也体现出了剧种本身的特色。

陈达明:唱词文质彬彬

一定的思想内涵是《褒尚论道》达到一定水准很重要的原因。该戏不仅是停留在取悦观众的层面,还有着一些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以古鉴今还是值得肯定的。在表演上,以王珍如为首的晋中晋剧院的这批演员还是比较整齐的,体现了一定的实力。导演调度也比较流畅,一气呵成,唱腔音乐也有自己的特色。

这个戏的唱词不错,戏曲唱词一般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不是太俗像白开水,就是太文不易理解。而这个戏却文质彬彬,雅俗两方面协 调得比较好。

当然这个戏还是有进一步打磨提升的空间,我觉得有两点:一是晋剧本身特色可以再加强,画外音可以去掉,用晋剧本身的韵白就可以了;二是要增强这个戏的情感元寨,说理部分过多,甚至有些地方太直太显,但情感方面却弱了,我建议褒尚与妻子、儿女,包括其他角色的感情戏可以再丰富一些。

余雍和:晋中文化名片

我一直对晋剧女老生比较关注,王珍如给我的感觉是全面,唱念做表都有一定功力。这个戏不但让上海观众认识了晋中演员的实力,也可以说成为了晋中文化的一张名片。

作为一个编剧,我对《褒尚论道》的编剧很敬佩,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很大一块是“虚构”,但如何“虚构”却可以看出作者的立场和眼光。作者把视野集中到了褒尚这个古代知识分子身上,对于当下的知识分子有很多借鉴意义。现在很多历史剧编造痕迹过重,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而该剧对历史的态度值得我们总结学习,该剧所塑造的人物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但褒姒这个人物我觉得还是要进一步调整。前半段比较合理,褒尚、德母、褒德对褒姒的感情观众都能认可,但褒姒进宫以后的形象就有些矛盾,会让观众产生一些疑惑。如果褒姒处理不好,容易伤害褒尚这个主角。

端木复:啃下了“硬骨头”

这个戏保持了晋剧的特色,十分难能可贵。我认为演员对戏曲的发展很重要,晋剧出了那么多女老生,难能可贵。《褒尚论道》的题材选择也很可贵,它无疑是挑了根难啃的骨头。它写西周的上古文化、中华文化的源头,这些都很有价值。历史上,东周以及东周以后的史料多,但对西周我们了解得都不多。以前这个题材很少有人敢碰,怕写不好,因为难度很高。所以《褒尚论道》触碰这个题材、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这部戏创作的“难”还难在对“礼”的认识上,礼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方面也可以成为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的礼教”,如何解读、分析这个话题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这个戏的另一个难度是如何把“礼”、“道”这些概念、理论的东西化成戏曲故事。历史留给我们的素材并不太多,编剧和导演通过一些手法把它演绎了出来,用“家”的结构把褒尚和褒姒融在了一起,把这根“骨头”全部啃下,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邹平:“周礼”的价值挖掘

周礼从现代角度来说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政治范畴:另一个它是一种文化,例如保存下来的典章制度。这个戏我们可以看出编导演在周礼的文化层面上下了很多功夫,展现了很多典章制度的关系。这个东西我们不该简单舍弃,它对于孔子、对于儒家,对于我们几千年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对于它的挖掘也就是《褒尚论道》的核心价值。除了维护周礼,褒尚这个人物还体现了“史官”的传统、有借古鉴今的作用。

这个戏在内容上有很多挖掘的东西比如对巫术的迷信,对佞臣的认识又如褒姒不笑,周幽王却要她笑,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帝王对真情的渴望。如何才能把这些糅合得更好,需要编导演的进一步努力。

何双林:可有些“轻盈”处理

我觉得这个戏把褒尚这个人物“立”起来了,把编剧、导演想表现的思想内涵给体现出来了。虽然这是一出新创戏,但是演员还是把戏曲传统的地方特色展现了出来,我觉得好的演员就是需要这种素质。尤其是褒尚那个“跪步”,目前戏曲演员中能有这样的功力也不多见。而对褒姒的演绎上,加入了舞蹈等新元素,糅合得很美。

但我也有些小建议。首先,这个戏似乎“慷慨激昂”的大东西太多,是否可以有些“家长里短”。比如褒尚和德母是否可以有一场静下心来的交流戏,可以展现一些晋剧的老腔老调,更可以让观众明白褒尚坚持的是什么,放弃的是什么,亲情和“礼”的关系又是什么。我们的戏除了给专家看,给领导看,更重要的是给观众看。如果能较多运用晋剧特有的表现手法,一个新题材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其次,对立面的设置可以做些调整。我觉得周幽王应该往前推一把,增强他的残暴昏庸。因为过于追求周幽王的人性多面性,正面人物的行动会缺乏动力。最后感到在导演方面是否可以在某些地方做些减法,现在的场面都比较气势澎湃,可不可做些“轻盈”的处理,使得整个节奏有起伏。胡晓军:值得现代知识分子借鉴和思考

这是一个有思想内涵的戏,个人觉得要评价好这个戏,一定要多看几遍,多加琢磨,需要时间的积累。现在只看了一次,只能是些浅显的感受。第一个感受是山西戏曲的创作实力强盛。传统戏,历史新编戏、现代新编戏三管齐下,各有佳作。就历史新编戏而言,它不拘泥于历史,对现实有很强的关照性。有关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在这类剧目中得到了比较好的阐扬。因为知识分子总有超越时代的思想性,它和社会现实必然会产生巨大冲突,这也是知识分子存在的一种价值。我们应该发现这种超越的思想在不同社会是如何被融合,被传承的。从这个戏,我们看到“内圣”不容易,但“外王”更加艰难;另外,一个知识分子在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同时,如何能把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结合,这也是我们现代知识分子值得借鉴和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名越初照人(三) 下一篇:亦“梅”亦“程”,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