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

时间:2022-03-08 07:06:59

何为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

最近我撰写了一篇文章,谈到在欧美,子女做面包师、做手工艺者,父母并不会觉得没面子,在大学做教授和开卡车,得到的社会尊重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文章贴到博客上,有网友说,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就是人才浪费,本来可以当大学教授、科技精英的,跑去做面包了,这不可惜吗?

这还是中国式思维。近年来,我国社会一直讨论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问题,也一直称要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但是,何为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怎样人尽其才,根本就没有搞清楚。

一个可以上哈佛的学生,却选择去了一所烹饪学校。在我们这里看来,这就是人才浪费——多么可惜。可是,难道去哈佛就是人才,去烹饪学校就不是人才?如果所有的“人才”都集中到少数几所学校,大学在各个层次都能办为一流吗?这种认为“人才”就要进名校的思维,正是我国的“名校情结”。大家都把上名校作为“成才”的道路,却忽视了学校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每所大学都在培养各自的人才,人才应该有广泛的选择。再就是,人才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所有外人(包括其父母)都清楚的,有的学生可能就喜欢手工艺、厨艺,凭什么就要求他们去读金融、法学呢?这种扭曲学生想法,逼迫他们按大家的眼光去“人尽其才”,造成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并没有兴趣,出不了多大成果,这才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哈佛毕业的学生,没有去华尔街,而去做社区公益服务者,在我们这里,这就是教育和人才的双重浪费。读了那么多年书,享受了那么多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资源,却去做“低级”的社工,太浪费国家资源,也耽误自己。前面已经分析过,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做什么,应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不去做金融,而去做社区志愿服务,只要学生自己愿意,根本就不是什么人才浪费。至于教育浪费,表面上看确实是这么回事,社工似乎并不需要什么高级文凭、名校文凭。这还是从学历来分析教育和人才。同时,也在用传统的劳动观念对待社工。

教育有功利的功能,即提高受教育者的技能,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可是教育更有非功利的价值,即提高受教育者本身的认知能力,完善自我。求学读书的最重要目的,不是获得一张文凭,而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再以这样的能力,去做新的职业发展选择。所以,评价教育是否浪费,不是由文凭决定,而是由受教育者自身是否有选择空间决定。如果受教育者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这就不是什么教育浪费,反之,如果受教育者的选择,根本得不到现实的支持,只能放弃自己的选择,这就可能制造很大的教育浪费。

我国的情况就是这样,过去10年来,高等教育大发展,可是,社会产业结构却没有变化,服务业不发达,不少行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能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而他们到了这些行业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比如产业发展政策、地方人才政策),不能施展所长,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这就造成了教育和人才的双重浪费——从事这些行业,根本就不需要大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大学所需知识和技能,在这些行业根本得不到施展。

所以,分析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问题,必须抛开单一的成才模式思维。而且,也只有打破单一成才模式,才会减少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每个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而不是所有受教育者不管个性和能力,都去追逐共同的教育,上某一类型的学校;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到不同行业施展才华,由此总体提升社会的服务水平,而不是千校一面,导致培养的人才没有个性,毕业之后又都去争抢大家认为好的岗位。再就是,每个社会行业,也该是平等的,政府不该有歧视性政策,社会也不能对行业进行等级划分,每个行业自由竞争发展,就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服务业的总体比重,也就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适合他们发挥的就业机会。

比如,出租车行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出租车司机的要求,就从以前单纯开车,变为兼职导游和翻译,如此,做一个“国际出租车司机”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是浪费吗?再比如,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多问题,不少食品是从地下加工厂出来的,如果学食品、烹饪的大学生,更多进入这一行业,包括制定政策、参与监管和具体的服务,就有可能改善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从政府角度说,对于教育和人才发展,避免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的最好方式,就是教育自由竞争、人才自由发展,受教育者和学校双向选择。为此,政府所要做的是,给学校自主办学的空间,给受教育者自主选择的权利,然后再鼓励各类企业平等自由竞争。如果想通过某些计划来规定教育怎么发展,管理人才怎样择业,其结果只会增加社会的教育焦虑,以及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

上一篇:省教学能手比赛中我看到的教师的魅力 下一篇:走出科学课学生课外拓展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