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08 06:17:50

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夏甸镇是招远市南部重镇,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夏甸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宏观背景下,积极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夏甸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借鉴西方的先进理论,结合夏甸镇农业的具体情况,对现在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合相关的战略分析方法,对夏甸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指导。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town in southern Zhaoyuan City, according to own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aking market as guidance, Xiadian town mainly develops products which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mprov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breed structure to increas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obtains certain achievement in the aspects of adjusting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of China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Xiadian town makes an active respons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of Xiadian tow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griculture, and then tak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should learn advanced western theories, combine with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agriculture of Xiadian town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curren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mbine with the relevant strategic analysis metho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dian town.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夏甸镇

Key words: agriculture;sustainable development;Xiadian town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305-03

0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1]。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夏甸镇粮田面积4.56万亩,粮油总产量4.8万吨,收入1.8亿元。完成新植果园4200亩,目前,夏甸镇镇共有果园4万余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45%。重点培育了上东庄市级果品生产示范园;同时,在10个镇级果品生产示范园中,重点推广了套用优质纸袋和测土平衡施肥技术,套纸袋2.5亿个。夏甸镇2万亩苹果结果园获取了绿色食品证书。新建设臧家草莓―甜瓜基地213亩。完成“三年大造林”工程各类造林5400余亩,全镇生态林总亩数达到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

但是,尽管去的了一系列的问题,夏甸镇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挖掘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夏甸镇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1招远市夏甸镇概况

1.1 概况夏甸镇总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2009年底总人口4.5万人。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01万元。全镇生产总值1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24:51:25。进出口贸易总额144万美元。引进外资400万美元,引进市内外资金1.1亿元。人均纯收入6903元,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1.2 地方特色及经济建设状况夏甸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辖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土壤肥沃,属棕壤土质,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境内黄金、氟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有一处市属、两处镇属黄金生产企业,年产黄金10万两。境内有大沽河、东庄河等六大水系,水库塘坝173座,总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其中,金都天鹅湖蓄水量达1920万立方米。09年,共引进内外资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到9亿元。四维生化二期安全套生产、永吉食品果蔬冷藏、六合金都饲料、顺和种禽育雏、姜家窑金矿三期工程及曹家洼金矿深部开拓等6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项目,均已投产或开工建设。过亿元的储备项目2个,分别是风力发电项目和塞呋盾医用手套项目。驻地、进区企业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205.6万元,占总税收的14%。新增个体工商户160余户,规划新增加民营服务企业3户。现有内资企业18家,门类涉及机械制造、医疗器械、商砼、制药、食品、家纺等行业。

1.3 农业生产情况及建设情况09年,共投入资金380多万元完成了大龙夼至东丁家、山罩李家至大罗家、曹家洼至团顶三条连村公路共14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0多户;投资80余万元,硬化村街10000多平方米;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完成沼气建设户280户。完成镇、村两级水利项目50多项,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投资100万元对重点塘坝、水库、大口井、道路等工程进行了除险加固和修护;投资120万元对部分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全镇基础设施及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2]。农田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目前仍有近50%的农田属中低产田,这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特别是坡耕旱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更弱,基本上处于“雨养农业”的状况。另外,虽有农技、果业、畜牧等专业站办和人员,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于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2 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不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在调整过程中只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忽视了品牌、质量和效益,形不成规模经济。全镇3.5万亩苹果园中,将近三分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的果树,品种老化,产出率低,生产不出优质果品,跟不上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相比蓬莱市大辛店镇,果树几乎全部都是从全省范围内优选的富士系列,并且都是2000年左右栽植,果品色泽亮,品质好,产量高,平均效益是我镇的2-3倍,差距显而易见。而对适合我镇发展的优质果品,比如葡萄、梨、桃等,则几乎没有进展。

2.3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虽然存在一批农村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仍旧是露天交易。80%左右的农产品无固定的交易场所,均为占道经营或市场外零星交易,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每到苹果销售季节,大部分客商和果农聚集在交通干道附近交易,严重阻碍了交通,影响了交易效果。张家庄村新发展的甜瓜-草莓设施栽培,销路不是很好。而臧家村由于“成名已久”,每到成熟季节,都有北京、天津、青岛的客商前来订货。前几年发展的凰巢坡、臧述庄蔬菜基地,也是由于没有市场,销路不好,打击了菜农的积极性,最终没能形成规模。

2.4 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不高近几年来,夏甸镇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但由于农民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在我镇范围内以苹果为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部分果农由于选择套优质纸袋,收益明显。08年,新马家村的果农马文善有果林3.2亩,全部套用3分8钱的内黑双层纸袋,共计8.7万个,出产果品3.3万斤。75%以上优质果共2.1万斤,每斤按1.33元价格全部售空,累计收入3.3万多元;巨岩村果农杨同国5亩果园,全部套4分8钱的内红双层纸袋,共计10万个,共出产果品5.5万斤。生产75#以上优质果5万斤。由于卖的较晚,每斤按1.20元销售一空,累计收入6.5万多元。而套塑料袋苹果,75#以上的价格在0.5元/斤左右。如果上述两位果农套塑料袋,则分别少收入1.7万元和3.5万元。

2.5 农业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涉农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近一两年虽然建设了一些新兴的涉农民营企业,比如金色田园果品公司、马家、姜家窑等村的冷风库,但由于规模较小(总库容仅1万吨)、资金短缺等原因,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结构进程。而栖霞市苏家店镇果园面积和我们不相上下,但该镇建设了1500吨以上的冷风库47座,总库容达到16万吨,每年不仅将本镇所产的几乎全部苹果进行了储藏、保险,还从外地大量收购。据调查,该镇2008年苹果售价一、二级以上的是每斤1.8元,到09年5月份,冷风库储藏的苹果达到了每斤2.8-3.0元左右。除去储藏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0.8-1.0元左右。而我市蚕庄镇,08年果品入库价格是每斤1.6元,到现在的出库价格是每斤3.8-4.2元左右,扣除储藏和包装费用,每斤提高纯收入1.7-2.1元左右,效益差距非常大。

2.6 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农民文化程度低,思想认识不高,对农业科技接受转化率低。全镇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90%,大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都因外出学习或打工留在外地,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从村干部到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镇政府每次组织的学习培训,参加人员多数是果园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农民,出现了“水平越高越学习,越进步;水平越低越不学,越落后”的怪现象。

2.7 规模效益不突出难以集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利用。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仍然局限在农业种植小范围内,调不出土地,形不成规模,也见不到效益。

3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发展特色农业夏甸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潜力很大,涉及群众利益最广。近几年,在黄金企业的支持下,我镇建设了4万多亩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近千亩的“草莓―甜瓜”生产基地,先后成立了富冠果品、金色田园食品、姜家窑林工商有限公司等果品加工流通企业,有力促进了瓜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下步,我们将继续引导两矿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加强高新农业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帮助农产品争创名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年内,重点抓好曹家洼金矿投资500万元的300亩矮化苹果示范园项目,带动提升果业发展档次;抓好姜家窑金矿投资700万元的5000吨冷风库和果品批发市场项目,解决果品储藏销售等问题,提高果品附加值。

3.2 保护农业环境夏甸镇农业生产环境在招远市具有一定优势,但自身工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冶炼的发展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应当建立起保护环境和维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3.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夏甸镇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同时也要加强巩固夏甸镇在防灾,治灾上的设施。第一: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招远市夏甸镇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全镇果品蔬菜粮油产量位居全市之首,是闻名中外的“烟台苹果“生产地,全镇果园面积5万亩,年产水果10500万公斤,其 “金夏”、“帅星”、“富冠”牌红富士苹果闻名全国,在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夏甸镇还盛产名、优、特、稀干鲜果,到2005年,有“海丰”牌优质板栗2.2万亩,年产板栗300万公斤,中华寿桃3600亩,优质红提、巨峰等葡萄1500亩,甜柿2000亩,桃、梨、冬雪枣等24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000余亩,年产新鲜蔬菜2000万公斤,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4000亩,蔬菜大棚1000个,大小拱棚2800个,花生总产量达1100万公斤。面对如此大的农田林网络,必须合理的构建一个相互结合相互联系的网络,合理分配土地,这样有助于最大效率的发挥土地效用。同时,加强对土地的保护,种植培育防护林,防风固沙。第二:加强配套农田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夏甸镇种植面积较大,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对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大。因此,为了不致在干旱时期导致农业耕作系统受损,蓄水防渗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做到抗灾防灾,一方面又能够节约用水,实现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3.2.2 杜绝外来污染第一:加强省市排洪河道的挡污设施。招远市境内河流11个流域160余条,多为源短流急的时令河,分为渤海水系和黄海水系[3]。境内长48公里的大沽河为第一大河,界河流域为第一大流域。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河流51条。河流支系为夏甸镇农业输送着农业用水与生活用水,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河道带来的污染也随之而来,为了避免由上游或者是省际之间的交叉污染,需要严密设防,对镇内河流入口要进行防污治污,保障镇内用水的安全性。第二:要加强对外来污染物的监控。正如第一条所述,不仅仅是要对镇内河流入口的控制,作为整个农业系统,和省内农业密切相关,要严查污染物的来源,争取在源头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可以通过省内各项法律法规或者是政策来督促污染单位来对污染物的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2.3 加强县内环境保护夏甸镇的经济发展不仅仅要靠农业,也要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工业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过程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要先对镇内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第一,要加强电子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机械制造等行业发展,调整工业发展方向,优化工业结构,限定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工作时间,减少此类企业的引进。第二,合理规划和调整工业区布局,在生态农业区、水源上游等地区不进行重工业高污染企业的建设,将生态农业区和工业区分离。

3.3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农业技术普及程度的关键因素,因为农民是实施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4]。鉴于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加大农民素质提高。

3.3.1 加强农民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农业措施的落实是由农民充当主体,农民的思想观念及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科技到位率及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农民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直观重要。多种形式来普及教育范围,如利用电视,广播,农民小报,黑板报,农民夜校,科技下乡等形式来普及教育,让农民能够及时关注农业新动态,掌握更新的技术,更新旧观念。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条件,挖掘各种教育途径,按照农民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接受知识程度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主要从三方面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一是对农村留守劳动力或者是后备劳动力的培训。对接受能力较快,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对他们进行实际技能上的培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他们尽快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农业实用技能的培训。将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负责人及农村技术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5],通过专家讲座、实践操作指导、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全面教授或培训农业操作的相关技能和注意事项;同时,对那些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农民,采用上门咨询式服务,农民提出遇到的问题,到场专家予以指导,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民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因为农业系统是一个符合系统,不仅仅是要在夏甸镇内开展教育,对招远市甚至是对整个省的农民展开撒网式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主要面对的人群和对象是:退伍军人、发的农民、重点对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最终也使他们成为适应二、三产业发展技能型人才。

3.3.2 控制人口数量夏甸镇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在快速减少,但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2007年夏甸镇辖78个行政村,有5万人,总面积19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林地面积6.3万亩,人均耕地2.06亩。按照增长率计算,到2025年人均耕地面积0.7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标准。因此人口的增长将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限制,所以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时刻不能松懈。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要常抓不懈,要清楚的认识到,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经济的增长也是牵制。人口素质的提高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有几率、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新一代,接受知识的普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控制,也能提高人均自然禀赋资源量,这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深化体制改革现有的产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制度、农业政策以及农业社会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合理因素。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消极影响,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制度、政策、技术上的创新,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的发展。

3.4.1 农业保险制度建设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夏甸镇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国外对农业采用保险公司承保,生态环境监督部门监督的形式,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能够减少农民的损失,提高种植积极性,两部门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结合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农业保险的制度,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作为一个复杂的农业系统,不仅仅要完善制度,还要对配套的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3.4.2 完善农村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农业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将统一经营与散户经营结合起来,以扩大规模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目标,以此能够最大程度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市场化手段,配套相关服务体系培育出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展出农业中介组织,完善市场体系。

3.5 应用新技术的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的源动力[6]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因此,农业科技的革命是必须的。用科技手段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推广八项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业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①农牧结合生态农业系统建设;②推广农作物生产循环利用技术;③推广应用新型化学农资;④推广应用精准农业技术;⑤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⑥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技术;⑦推广应用轻型简化栽培技术;⑧推广应用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技术。通过应用新技术,有机肥的无害化处理施用与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投入,培肥地力,使土壤常种不衰;充分利用废弃物栽培微生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使用对人畜安全无害、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新农药以及可光解固化的农用薄膜,减轻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有效地提高精确性,避免盲目性,节省材料,减少过剩所造成的浪费与污染;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施用所造成的产品与环境污染;实现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摆脱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农业生产环境。

3.6 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依据夏甸镇的具体情况,在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模式选择上应选择集约型农业模式。集约型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来管理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集约化经营的资源节约型农业。集约化的目标是:开展多种经营,持续提高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经验,持续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合理利用、开发和改善农业资源,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4结论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的一个强大支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适应人类生存而进行的更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夏甸镇在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制约,明晰了夏甸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加快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287-290.

[2]宝华.在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6):1-5.

[3]张宁.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手段[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2):36-40.

[4]张壬午,胡梅.生态农业的理念与主要建设领域[J].生态农业,2005:1-4.

[5]郝晋抿.农业一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6]魏永红.关于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论析[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特征及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下一篇:一种对等网络P2P信任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