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行动助推大连打赢安全生产翻身仗

时间:2022-03-08 06:17:24

媒体行动助推大连打赢安全生产翻身仗

【摘 要】连续多年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大连已经与“不安全”挂钩。扭转城市形象,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需要借助媒体的影响、舆论的监督,查找隐患、普及知识,打赢一场安全生产翻身仗。一支百名编辑记者组成的行动组,在一百天里,有组织、有策划,发表了650多篇各类稿件,成效显著。

【关键词】百名记者百日行 安全生产 隐患 双百行动 舆论监督

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震惊中外,同年大连石化公司发生“10.24”和“12.15”火灾;2011年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7.16”和“8.29”两起火灾和爆炸火灾事故,同年发生“11.22”油罐密封圈着火事故;2013年6月2日,大连石化公司一焦油储罐发生爆炸着火。几年中,连续发生在危化行业的重大和较大安全生产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更对大连的城市形象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石化产业投资层层受阻,市民对相关行业发展严重抵触。与此同时,因为安全知识匮乏,对隐患认识不足,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故事也频频发生。对于海滨城市大连来说,千方百计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集中精力打赢一场安全生产翻身仗已经迫在眉睫。

2015年7月3日,经过周密部署和策划,大连市长肖盛峰亲自启动了“安全生产―百名记者百日行活动”(以下简称“双百行动”)。在行业安全监管的同时,更要借助舆论监督的力量,发现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来自全市各主流媒体,包括多家新媒体的100名记者编辑,在经过安全培训后,佩戴安全生产监督员证,投身到为期100天的舆论监督行动中。

一、找到精准切口,凝聚新闻力量,“双百行动”先声夺人

“双百行动”初期,利用“7.16”(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日)这一敏感日期,百日行记者联合大连市安监局、质监局等部门,策划、组织开展全市“7.16事故警示日”宣传,采取“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的检查方式,对全市多家重点危化企业开展突击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曝光,社会反响强烈。7月18日,国家安监总局《中国安全生产报》用头版头条,以《7.16大连市开展事故警示日行动》为题进行了大篇幅报道,并对大连市的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此,大连市政府下发通知决定,从2015年的8月起,把大连市的事故以及全国有影响的事故发生日期都设立成大连市的“事故警示日”,在警示日里开展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警示相关行业,查找隐患,防范事故发生。

7月10日,大连市举行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集中展示17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及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和50余台大型应急救援装备,其中很多设备世界或全国领先,对这次大连安全生产防控体系“亮肌肉、显实力”的行动,百日行记者“集中火力”,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报道,充分展现了大连市在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让市民放心,也在百姓心中为政府工作加了分,从舆论的正面助推大连市安全生产工作。

7月26日,湖北荆州商场“电梯吃人”事故发生之后,敏感的百日行记者联合多部门,第一时间启动了“全市电梯安全大检查行动”,其中对“中山区安监局商业区开展电梯大检查”的报道,迅速引起中央及省级媒体的关注,新华社网络版、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快速转发或采用了相关报道素材,全市媒体也掀起了一场“如何安全乘坐电梯”和“你家电梯安全吗”的大检查和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密集的报道让紧急应对方法尽人皆知。

二、寻找有力抓手,发挥舆论监督优势,“双百行动”遍地开花

各新闻媒体的热线一直是“双百行动”手中最有效的利剑,活动全程,策划组在全市各主流媒体开辟醒目的专栏、专题,公布“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热线电话”,并与媒体热线联动,发动群众力量,打造人人参与安全预防、人人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行动以来,“12350”热线深入人心,投诉和举报受理量逐日骤增,举报者有企业职工也有普通市民,仅7月14日电话公布当天,便接到投诉举报电话72个,这一数字是平日的6-7倍,政府有关部门对举报的隐患线索进行迅速分拨、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现金奖励,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双百行动”中,参与的20多家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特色:《大连日报》发挥党报优势,在版面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力保“双百行动”专栏在重点版面刊发;大连广播电视台成立由多个频道骨干记者、摄像记者组成的“双百行动组”,不畏酷暑,昼夜兼程奔赴现场报道;《大连晚报》发挥都市报特点,开展“邀您来当安全员”活动,公布报社新闻热线,发动普通市民举报身边、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新商报》、《半岛晨报》、《天健网》等媒体增配摄影记者、强化版面设计效果,力争使每一篇报道,尤其是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图文并茂,直观高效;《地铁时报》作为一支新生力量,以短小精悍、读者喜闻乐见的警示报道主打高峰出行人群的信息传播。

作为一次新闻策划行动,“双百行动”为期100天,这在大连市新闻史上也是首开先河,参与行动的100名记者编辑始终保持高度的职业兴奋和新闻敏感度,不打折扣地做好每天的采访和报道。这些报道不仅在广大市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工作,其间,大连市政府多次下发通知,组织各级部门推动“双百行动”深入开展,尤其是各区市县也行动起来,提供有效报道线索100余条。

三、明察暗访高效,提升媒体公信力,“双百行动”成效显著

根据近年、近期大连市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领域特点,“双百行动”联合大连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将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烟花爆竹、油气输送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梳理成不同的专题,实地探访,以案说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出政府声音,全面展示大连近年来为安全生产全面持续改善所做的努力。针对石化企业安全体系认证标准过多过低的现状,组织记者写出了《安全管理也要走国际范儿》、《国内顶级专家为危化企业坐诊把脉》等报道;针对当前有限空间领域作业事故多发的情况,发表了《有限空间作业千万别忘要通风》等三期系列报道,提高了相关企业的警觉性,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公众警示作用。

根据热线举报和受众反馈,百日行记者与政府部门积极互动,做到“有举必复、有案必查”,对发现的问题不捂不盖,及时曝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消除安全隐患。7月9日的报道《340吨硫磺触目惊心》、7月30日《危化品储罐“藏身”狗笼下,“咫尺之遥”就是牧城驿水库》等报道,震慑了不法从业者,在随后的巡查发现,类似黑作坊纷纷主动放弃经营;结合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双百活动突出了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专题报道,一时间,市民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程度迅速高涨;双百行动记者兵分多路,分别跟随省、市检查组,进行了《全市多部门开展危化品和燃气安全隐患大检查》、《全市重点开展危化品港口堆场检查》等系列报道,为大连安全生产舆论树立了正面导向。

安全生产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安全隐患都不能姑息迁就,本着“隐患是最大的安全事故”的原则,“双百行动”不忘初心,以媒体独特亲民的视角发现身边隐患,提示公众增强安全意识。这一百天里,随着《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上路,要证更要安全阀》、《3层老楼“埋伏”120余个液化气罐》、《别看浴池锅炉小,成了炸弹不得了》、《消防通道被堵成“新常态”,还有多少“生命通道”被“鸠占鹊巢”》、《旅游最旺季高温“烤”验下的海滨浴场安全答卷》、《火车瞬间即至,还有车辆猛抢道口》等报道的不断推出,一个个最生动的安全教材展现在市民眼前,随时矫正不安全行为。

从2015年7月3日至10月10日,“双百行动”出动记者和执法人员2000多人次,深入企事业单位150多家,突出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警示震慑作用。行动期间,各主流媒体累计采访报道稿件650余篇,平均每天有6-7篇稿件,同时,相关报道也快速通过网络新媒体、手机新闻App等软件多途径转发。短时间内的广泛传播,使“双百行动”在大连及大连以外的更大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段时间以来,“安全生产”成为城市舆论热词,网络上对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评论频繁、正面,全市上下形成了企业职工积极查身边隐患,市民百姓积极争当“安全员”的良好局面。大连市安监局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事故总量、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大幅度下降。其中,发生较大事故和死亡两个数据,比上年分别下降75%和73%,比2010年分别下降75%和87%。这其中,“百名记者百日行”活动功不可没,宣传监督作用显著。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基于EVA的污水处理企业财务战略探讨 下一篇:目标脱困企业全面预算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