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

时间:2022-03-08 10:38:00

残园惊梦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

Tips

恩斯特’奥尔末(Ernst Ohlmer)1847年出生于汉诺威王国(The Kingdom of Hanover,今属德国)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附近的伯瑟恩(BetheIn),是―名旅馆老板的长子。十几岁时他加入―支商船队前往中国。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一他的船在中国海岸遭遇失事。1867年左右他在厦门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以专业摄影师的身份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不过没过多久他就换了一份工作,从1868年5月开始,他进入大清海关工作,并按照海关职员的惯例起7个中文名字“阿理文”。在接下来的46年里,他―直供职于中国的海关系统,从厦门到北京、广东、青岛,职位渐获提升。1873年,奥尔末任职北京海关时,拍摄了一组圆明园的照片。距圆明园被毁仅13年。在目前可以考证的圆明园历史影像中,奥尔末的作品是最早的。1914年退休后与妻子一起回到希尔德靳海姆,直到1927年逝世。

1.谐奇趣南面

谐奇趣是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最早建成的建筑(1751年)。主楼上下三层,楼前有一道两层的月形台阶直通二层,台阶前方是海棠形的喷水池。这张照片由谐奇趣东南朝西北方向拍摄,由照片可见主楼的屋顶已经坍塌,但建筑主体受损并不严重,券口的雕花装饰和楼梯的栏杆也基本完好。

谐奇趣的屋顶是中国传统式样的单檐庑殿顶,覆盖紫色琉璃瓦。这种屋顶的四脊和四面都有一定的弧度,从乾隆时绘制的西洋楼铜版画中也能清晰地看到屋顶两侧的曲线。这道曲线是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屋顶架设方式在外观上的体现,由此可见谐奇趣虽然采用了西洋样式,在建造手法上还是沿袭传统。

到1922年左右,主楼已经变成一片瓦砾,墙面大都已经倒塌。只有少数石柱还矗立着。现在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从遗留的大量石制构件还髓看出建筑原先大致的格局。

2.谐奇趣全景

谐奇趣南面有一片湖面,湖西有一座西洋装饰风格的五孔桥,桥上建有一座钟形门。在西洋楼最具光彩的乾隆时代,石桥、拱门、八角形的音乐亭、弯曲的连廊,与装饰着大量琉璃、色彩鲜艳的主楼一起倒映在水中,无疑是一幅最精致最美丽的风景画。到百余年后的1873年,主楼虽未坍塌,却显然已经荒废,连廊和音乐厅损毁较为严重,湖中似乎已经淤塞,长满了杂草。

值得一提的西洋楼诸建筑虽然气势宏大,建造精美,却并不是为皇帝的日常起居修建的寝宫或办公场所,它更多是乾隆在盛世时为自己打造的花园景致,观赏性远大于实用性。加之西洋楼所处的位置偏居长春园东北角,而自嘉庆时起整个圆明园建设的重心已移至长春园以南的绮春园,所以这处湖面可能早在圆明园被焚毁之前就已经淤塞。

花园门

这是谐奇趣北面的花园门,是连接黄花阵的入口,透过门洞可以看见远处黄花阵入口两逸的五柱和黄花阵中央的西式亭子。花园门是很新颖的西洋样式,无论整体的外观还是大理石构件的线条都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不过券门上方的兽首还是中国传统样式,大概要镇住中国的邪灵,还是得依靠中国自己的神兽。券门左右上方有两个三角形的贴花,似为西番莲,装饰效果很接近中式建筑上连接柱子和额枋的雀替。花园门北面的黄花阵是一个西式迷宫,照片上能看到的圆顶亭子位于迷宫的中央,现在事子和周围的迷宫都被复建,不过花园门以及两边的围墙都看不到任何痕迹了。照片里有四个外国人或坐或卧于花园门前。圆明园被焚毁后,地处整个园子东北角的西洋楼因位置偏僻,看护稀松,又有美观的建筑留存。成为外国人来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3.海晏堂一角

这张照片上呈现的是海晏堂主楼西南角的两间,原为亭式屋顶,二层有平台。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屋顶和楼板都已经坍塌,内部的砖墙也垮塌了一部分。南侧的围墙上也镶有琉璃,造型和装饰都与史料记载一致,只是墙面的灰泥有些剥落。

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内装饰最为精美的建筑,据前人考察“墙隙处俱嵌五色琉璃蕃花,抹浅粉红灰,其上顶覆孔雀绿色琉璃瓦”。从照片上能看到门窗及栏杆上精美的雕刻以及墙上镶嵌的琉璃装饰,在墙垣的上方还能看到一些深色的屋瓦。

在乾隆时绘制的西洋楼铜版画中,海晏堂主楼西南角外左右分别种有一棵松树和一棵不知种类的阔叶树。在这张照片的左侧我们能看到松树繁茂的枝叶,画面正中的这棵树在北京初冬的季节里展示着它苍劲的枝干――很可能在海晏堂初建成最壮观的时候,它就是那幅美景中的一个构成元素。

4.方外观

方外观位于养雀笼的东边,建成于1759年,曾被用作乾隆的维族妃子容妃做礼拜的清真寺。这幢建筑规模相对较小,高两层,面阔三间,与周围的花园、雕刻精美的石桥、八角凉亭、池塘以及南面一字排开的五竹亭一起,共同组成一处精巧的园林景致。这张照片由方外观东侧向西拍摄,从这个角度能看到主褛两侧的月形台阶上异常精美的栏杆,整个建筑大体完好,尤其屋顶似乎没有受损,上方没有光线射下来,二层室内很暗。方外观的屋顶是重檐庑殿顶,从等级上来说高于谐奇趣采用的单檐庑殿顶,可见晚于谐奇趣八年建成的方外观在追求新奇之外,也在按照正统的礼制来彰显皇家尊贵。

方外观前原有一条小河,照片上还能看到石砌的河岸,现在在方外观遗址前也能看到深约一米的河道,从照片上来看,河道在当时就已经干涸了。

5.大水法

“大水法”即喷泉,“大水法”就是大喷泉,这是一座专为观赏喷泉建造的大型水景,主体是一座西式牌坊,即照片上看到的这座洛可可式门形建筑,实际上在它完好的时候,门内是一个石龛,上面有七级水盘,有水从顶上层层落下。牌坊紧靠在远瀛观台基之下,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远瀛观正门上的钟形装饰。牌坊前面原本是一个大型喷水池,池中有铜鹿、铜狗、翻尾石鱼等各种动物形状的喷泉,不过此时喷水池已经完全被荒草掩埋,只能隐约看见大理石砌成的水池边缘。在大水法的背后能看到通往远瀛观的台阶的栏杆,普遍部还完好。牌坊中间正上方的西洋花形雕饰此时还与拱门浑然一体,不久后就消失不见了,留下一个方形的缺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水法基本上还保留着它的主体结构,与照片上相比,除了顶上的装饰没有了,另外一个差别就是左边的石柱只剩下半截。

6.远瀛观南面

远瀛观建成于1783年,与南面的大水法、观水法可以算作一组景点,位于海晏堂以东,线法山以西。这张照片在大水法北侧的平台上向北拍摄,可见远瀛观正门,门上的钟形装饰,门内还能看到堆积的砖瓦残件。远瀛观原有高出钟形装饰约一倍的三层庑殿顶,上下两层覆五色琉璃圆光瓦,中间一层用金色鱼鳞瓦。加上外立面繁复的雕花及琉璃装饰,可以想象在它完好的时候,这幢建筑一定极其华丽。门外两根以高浮雕装饰的石柱上刻有蕃花和葡萄图案,雕刻精美,“深及三寸”,此种形式的石柱与西洋建筑中的柱子简洁的柱面相去甚远,倒是与传统的盘龙柱出如一辙,纹饰也很符合乾隆皇帝的审美,如乾隆时的瓷器,就多有奇特的形制及繁复的花样。门两边饰有天然花纹的大理石。从剥落的墙面可以看出,远瀛观也是以砖墙为结构的基础,石柱只是装饰部件。门外左右须弥座上原有一对西洋石狮,此时已不见踪迹。

上一篇:基于扎根理论的自驾车营地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下一篇:当前校外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