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讲”的思考和实践

时间:2022-03-08 04:56:16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讲”的思考和实践

摘 要:小学语文课要不要讲?究竟怎样讲呢?笔者认为:把握“讲”的原则,明确“讲”的内容,注重“讲”的方法,研究“讲”的策略,升华“讲”的艺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师“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95-0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反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于是,很多教师对“讲”讳莫如深,避之唯恐不及,课堂上该讲的也不讲,放任学生的自由学习,使教学从“满堂讲”走向“满堂悟”的虚浮尴尬境地。那么,语文课要不要讲?究竟怎样讲呢?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讲’。”可见,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提高认识,给“讲”一个科学合理的位置,充分发挥“讲”的功效,努力修炼“讲”的功底和艺术。

1 “讲”或“不讲”―― 把握“讲”的原则

语文课上关于教师“讲”的基本原则:一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完全不了解的不要讲,因为没有知识的起点;二是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要讲,因为没有必要;三是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的不要讲,兵教兵的效果更有效;四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要讲,让他自己尝试;五是教了也不会的不要讲,讲了也没用。坚持这“五不讲”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就知道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了。

2 讲什么―― 明确“讲”的内容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必然离不开讲,但老师一定要明确在课堂上讲些什么内容。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讲好“四点”。

2.1 知识的聚焦点

小学课文教学中,有些语文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比如语言知识、句子类型、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标点符号等,这些知识的聚焦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工具。在系统知识面前,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的“讲”,可以让知识更系统和完整。

2.2 认知的疑难点

主要指教材的重点和认知的难点,这是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和认识的错误,教师要适时地给予点拨和纠正,以实现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2.3 思维的新裂点

小学生在学习中不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思路狭窄,思维简单,有时候会出现思维的断裂和空白,表现为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片面性。教师就要通过巧妙的讲解,弥补思维的缝隙,填补思维的空白,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贯通性。

2.4 情绪的兴奋点

教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方面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怎样讲―― 注重“讲”的方法

概括地说,教师的讲要突出“四性”。

3.1 突出情感性,激情澎湃地讲,以情感染人

教师的讲要充满真情、柔情和激情,突出情感性。教师的激情澎湃必然会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让学生心花怒放、情不自禁,收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3.2 突出趣味性,妙趣横生地讲,以趣吸引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师的讲要富有趣味性,只有教师讲得妙趣横生,学生才能听得兴趣盎然,才能被深深地吸引到教学中来。

3.3 突出实践性,直观形象地讲,以美愉悦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把讲解融入到直观形象的操作展示之中,比如,图片、多媒体、演示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获得美的愉悦。

3.4 突出思索性,悬念丛生地讲,以疑启发人

教师的讲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要启发思考。所以,教师的讲重在激起悬念,设置“陷阱”,引领学生进入思索的状态,让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启迪智慧。

虽然教师的讲必不可少,但是一定要掌握讲的“度”,要“适度”而不“过度”,做到少讲、精讲、巧讲、会讲。正如语文专家精辟的指出那样:“讲什么,讲的多或少,详或略,深或浅,都要恰到好处。”(张志公)“这里面仍然有个分寸的问题,要讲的不多不少,要讲的切合实际”。(吕叔湘)

4 讲的效果如何―― 研究“讲”的策略

教师的讲授不是灌输,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研究讲的策略,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师讲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具体说来,教师讲的策略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先学后引:学生学习之后,有了疑问和困难,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引;二是顺学而导:沿着学生的学习路径,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适时地点拨和指导;三是以学定教:以学情决定教情,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四是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讲促练,讲练结合,在高质量快节奏的练习中提高学习能力。

5 “讲”是为了“不讲”―― 升华“讲”的艺术

叶圣陶先生早就谆谆告诫我们:“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法。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如何把教师的“讲”转化为学生的“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这需要教师升华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

5.1 以读代讲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阅读教学最重视朗读,以读代讲是以学生读书感悟为主体的重要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使学生真正达到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读出方法、读出见解的境界。

5.2 以写代讲

写,是提高认识、深化理解教材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实际,选择加强的时机和训练点,让学生巧妙地进行随文练笔,能使学生在写作中走进文本深处,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思想的真谛。

5.3 以演代讲

教学中通过演示、表演等形式,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枯燥的文字变得立体可感,增强理解和内化的效果。

5.4 以查代讲

对于一些需要掌握的资料性信息,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资料和工具书等形式,自主查询、自主阅读和自主构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5 以议代讲

对于一些有争议、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评议,然后进行小组展示。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评一评、辩一辩、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拓展思维,深化理解,共同分享合作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摆正讲的位置,锤炼讲的艺术。该讲时,要浓墨重彩、尽情渲染;不讲时,则惜字如金、静水深流,做到收放自如,得心应手。教师要不仅自己讲得精致、精当、精巧,更要让学生讲出精美、精彩和精华,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汪明帅.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 曹春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2009(6):109.

上一篇:国际文化交流视角下的应用语言学 下一篇:童心入教育,课堂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