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时间:2022-03-07 04:58:46

关注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其中的图像题是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题型,图像因为具有直观、简洁、明了的特点,在化学教学和命题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化学平衡的重点、难点。通过多种图像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关知识的考查题目往往灵活多变并且涉及内容多且要求高,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平衡解题的一些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图像题的解题关键

遇到图像曲线的题目时首先是看图,通过观察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搞清特殊点的意义,比如坐标轴的“0”点,曲线的起点、终点、拐点、交叉点等,用以分析其特点和变化趋势。然后是识图,结合题中给定的化学反应和数据,进行提取和挖掘隐含信息。最后是用图,运用勒沙特列原理进行推理和判断解答问题。

二、化学平衡图像主要应用题

①分析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②由反应判断图像正误;③由图像判断反应特征(确定反应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或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变化关系);④由反应和图像判断图像中坐标或曲线的化学意义;⑤由图像判断指定意义的化学反应;⑥由反应和图像判断符合图像变化的外界条件等。

三、图像题的类型

(1)速率――时间图。特点:反应速率v作纵坐标,时间t作横坐标,即v――t图像。定性地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当条件改变时,判断平衡移动的方法是:看v正、v逆的高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若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v正

如图1,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突变,v逆连续,且v正>v逆,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时v逆突变,但v正>v逆,所以平衡正向移动。

(2)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特点:这类图像题表明了各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或某一组成的浓度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此类图像往往可反映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或平衡移动方向,同时要注意曲线的起点、终点及变化的趋势。

例1.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B.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D.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解析:由本题图像可知,反应t1时,N的浓度应是M的2倍。到时间t3时建立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N的变化为8mol-2mol=6mol;M的变化为:5mol-2mol=3mol,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2N?M或M?2N的物质的量相等,但正逆反应速率并不相等。 答案:A。

(3)三个变量的图像。*转化率(或质量分数)―压强、温度图像。这类图像题的解答往往要遵守两个原则:①定一论二:也就说,若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不变量,再讨论另外两个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②先拐先平:是指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说明它所对应的温度高或压强大。

例2.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3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3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正反应放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吸热,m+n

D.正反应放热,m+n

解析:分析解决这类图像,应采用“定一论二”的方法,即把温度、压强之一定为恒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答案:B。

(4)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如图4)

例3.下列方程符合图3的为( )。

A.3NO2(g)+H2O(l)?2HNO3(l)+NO(g)。

B.N2O3(g)?NO2(g)+NO(g)。

C.4NH3(g)+5O2(g)?4NO(g)+6H2O(g)。

D.CO2(g)+C(s)?2CO(g)。

解析:此类图像中曲线的含义是外界因素(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答案: A 。

上一篇:绽放只在停留处 下一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培养电子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