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3-07 12:14:12

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摘要:信息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新形势下,如何全面、稳定、顺利的推进院校信息化工作开展,成为各信息化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 师资队伍

信息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网络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高职院校不仅在硬件和软件配置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与在各部门独立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相比,规模方面已经开始超越,并且逐步向整合教学科研、管理决策、生活服务等大学全部职能的信息化高级阶段发展,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其重点由提高工作效率向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转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1 高等院校信息化概述

高等院校信息化,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强化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以及改善生活环境等。在建设高等高职院校信息化的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信息化网络和信息化资源、培养信息化人才、应用信息技术。

2 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库、培养师资队伍,以及应用信息技术。

2.1 建设网络基础设施 所谓建设网络基础设施通常情况下就是建设智能化、开放式的宽带校园网或者城域网,并且将其与互联网相连,同时在校园网中接入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室等,对于整个校园来说,都是数字化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师生提供信息化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常情况下,高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化网络建设为基础的。

2.2 建设信息资源库 在建设信息资源库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媒体素材库、网络课程、网络课件、题库、专题学习网站,以及专业资源库等多个方面的建设。通常情况下,建设高等高职院校信息化是以建设信息化资源库为核心的。

2.3 培养师资队伍 所谓培养师资队伍通常是指培养与培训信息化人才。高等高职院校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培养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研发等工作的人才。通常情况下,高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培养信息化人才。

2.4 应用技术 在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技术作为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需要转化为教育中的生产力,进而为人类所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开发信息技术,同时将其作为教学手段。对于高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来说,信息技术应用是主阵地。

3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3.1 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是以课堂与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信息化时代,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被颠覆,网络、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虚拟实验室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冲击。信息化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使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变得更加丰富、生动,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老师单纯的板书和讲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引入了信息化,授课过程的生动性、互动性,以及启发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大大的提高,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技术含量和知识量,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

3.2 更新教育办学理念 通过信息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职员工进行信息化教育,转变教职员工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办学思想、办学和管理模式等,从而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确保高职教育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体现行业特色。

3.3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通过对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使得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灵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借助信息化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同时提升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人才培养的重点也发生了重大的转移,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巩固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转化知识的价值。信息化的发展在培养新型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时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3.4 增强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近年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增加教育容量,在越来越多的院校中得到不断的尝试;通过培育信息化环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教育的最大优化,进而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的经济收益;同时,通过信息技术重组高职院校管理业务流程,转变其管理职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形成高效、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进而巩固和强化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4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4.1 推进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各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应加大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在校园网中优先接入多媒体教室,然后将普通教室和学生宿舍再接入校园网,增大高职院校室内、室外区域,办公、教学、生活区域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加大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力度,多样化满足用户移动接入需求。从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的手段上也从“有限”升级为“无限”,故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4.2 完善信息化建设人力结构 加强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队伍力量仍然很薄弱,职工的比例普遍低于1%,一些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这一比例有的高达10%,其信息人员队伍达到上百人。

当前,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和工作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意识逐渐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学院应加强教职工人员信息化素养提升工作,可根据岗位和职能的不同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对相关的职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形成四种教师队伍:一是信息化教师队伍;二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三是信息化技术维护队伍;四是信息化理论研究队伍。

4.3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需要坚持长期投入的工作,因此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是一蹴而就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越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单位带来的效益就越大。目前,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院缺乏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信息化的功效依然停留在表层,开发的系统往往针对某单一的需求,在功能、扩展性、兼容性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不时出现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普遍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管理者应制定基础硬件、服务软件、师资队伍等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监控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 增加信息资源储备 高校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其核心任务就是建设信息资源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院校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强大搜索功能的门户网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内容的需要,通过简单操作,使广大师生就能获得相应的信息与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全校的数据资源系统,高职院校需要对其进行统筹和规划,同时对标准进行统一,分级开发和管理。在信息资源库的开发中,要实现校内校际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换。

5 结束语

对于教育信息化整个体系来说,基础是建设信息设施,核心是建设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应用是目的,政策措施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保障。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信息化全覆盖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但是笔者相信,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必将不断完善,并有望成为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的主导因素。

参考文献:

[1]周艳琼.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的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1(04).

[2]刘宏明.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信息资源环境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3):4-6.

[3]郭鑫.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5 (S1).

[4]朱懿心,曹育南,殷革兰.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4(9).

作者简介:卢盛继(1979-),男,辽宁普兰店人,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校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及图像处理等。

上一篇:由“素质消耗”转为“素质普及” 下一篇:大学体育《篮球》课程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