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的探讨

时间:2022-03-06 11:54:33

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的探讨

【摘要】 民用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实用性问题,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住宅和商住楼是最常见的民用建筑,应用最广。本文就从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着重对民用建筑中的住宅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和商住楼结构设计的经济应用性进行详细地分析,力图保证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关键词】 民用建筑;住宅和商住楼;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前言

建筑设计是民用建筑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建筑设计形式更是对建筑物使用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下民用建筑更是具有经济功能和美观功能,这就需要民用建筑设计者不断更新观念,全面分析民用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实用性,满足消费者审美要求,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民用建筑设计。

一、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设计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的影响。可以说,民用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气候条件(包括日照、温度等等)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和抗震烈度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尤其是我国地域温度跨度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时,要紧密结合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以保证民用建筑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第二,使用性能的影响。在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满足民用建筑在使用性能上的要求,规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民用建筑中综合有关技术知识,进行合理设计与计算,并最终选择合理性设计方案;民用建筑根据结构要求、荷载大小、构件尺寸的同时,还要在构造上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确保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可靠,从而保证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化顺利进行。第三,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不同建筑具有不同使用性能,要满足这些使用性能就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可以说,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是民用建筑由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根本保证。建筑原材料、结构、设备以及施工企业的资质等是构成民用建筑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民用建筑设计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民用建筑基本建设投资相当大,建筑设计者所设计民用建筑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还要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材料、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以降低造价,同时也要有利于降低民用建筑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管理费和人工费,从而保证工程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处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为提高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必须考虑各种的因素影响。

二、民用建筑中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性分析

民用建筑在国家经济建设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为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从而设计出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民用建筑。这里对民用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进行全面分析。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经济合理性分析

近年来,很多地方建设了大量住宅,以多层为主。其经济合理与否实是令人关注。可以说户型功能上的合理与否是住宅经济与否的直接因素。一般情况下,住宅建筑平面应紧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道、过厅等交通面积。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与《住宅建筑规范》,客厅、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而卫生间、餐厅、过厅应争取直接采光。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建筑应体型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保证合理的体型系数,以达到节能设计标准,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住宅建筑经济合理的前提。设计人员在设计住宅建筑时,应当严格按照各项法规和标准执行,在规划住宅建筑时要严格确定建筑面积,合理布局,从而满足各项技术标准。总的来说,要合理的房屋结构选型,并做到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住宅建筑多为砌体结构,部分商业区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结构布置应优先采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混合承重,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过多凹凸平面,以利抗震;当楼板平面不规则时,应当设置连梁使之形成较规则平面;楼板设计中平面有凹凸时,应当加强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在施工过程中要节约用地,施工造价要合理;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应严格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砌体结构采用普通砖建筑高度不应超过24m,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建筑限高为22m,多孔砖建筑限高为21m,层数不应超过8层。砌体结构构造柱的设置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七层时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八层时所有内墙与外墙交接处,内墙局部较小墙垛处。圈梁应闭合,外墙与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内横墙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而且要与构造柱对应。此外,对于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其结构设计也应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来严格执行,从而确保住宅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总的来说,民用建筑设计要保证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二)商住楼结构设计中经济应用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商业区的日趋繁荣,出现了大量一层或二层为大空间,上层为住宅的商住楼。这种建筑多是六到七层,从经济角度考虑,其结构选型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在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执行的基础上相对较为经济,因而被广泛应用。考虑到民用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因素,建筑底部需要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一般采用二层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同时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总高度与总层数不超过规范的限值;二是结构选型做到经济适用。在商住楼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结构构造设计。在结构构造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时,抗震墙与框架柱对齐,纵横两方向设置适当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这时要注意抗震墙间距精确到22m,过渡层现浇板厚为120毫米的混凝土楼盖。上层砌体要按规范标准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而上层砌体结构在框架柱对应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此同时,在设计民用建筑时,既要防止滥用高级建筑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要防止过度节约而造成民用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合理。在民用建筑结构构造设计方面,也应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选择各种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标准化定型构件,为保证建筑安全可靠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按照以上要求设计出的商住楼,通过对此类商住楼工程设计的经济应用性分析,其底框结构是正常配筋量,而且结算出的造价较低,属于较为经济的民用建筑工程。当此类商住楼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验收时情况良好;根据此类商住楼实际工程的应用情况,社会反响较佳,在投入使用多年后未出现异常裂缝与不均匀沉降现象,可以说结构安全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民用建筑设计的经济实用性考虑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应用广泛的住宅建筑和商住楼的设计中应合理进行结构选型,并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经济与实用。可以说,这为民用建筑设计以执行规范为前提,保证建筑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进行了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刘清明.浅析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2]黄东平.民用建筑设计经济实用性探讨[J].中华建设,2008,(05).

[3]王继文 张洪涛.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依据[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2).

[4]李夏楠.民用建筑设计主要影响因素[J].中外企业家,2010,(01).

[ 作者简介:容少聪(1977.1-),男,广东省广州市,现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作单位:中国轻工业广州工程院。]

上一篇: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思路应用策略探讨 下一篇: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