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时间:2022-03-06 11:27:12

【摘 要】为了从山楂不同提取部位发现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天然物质,对其21种不同提取物对人醛糖还原酶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对人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最强。山楂叶、果、籽的水提物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优于对照品槲皮素。

【关键词】山楂;醛糖还原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为蔷薇科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保健与药用历史。早在东晋《肘后方》中就有山楂“茎叶煮汁,洗漆疮”的记载,广西、江西的地方药材标准均载有山楂叶 [1]。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对山楂叶、果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证实其含有大量的黄酮以及绿原酸、山楂酸、胆碱、挥发油等。有研究表明山楂叶总黄酮具有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的作用[2]。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ic chronic complications,DCC)与多元醇通路相关,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高血糖时被激活,催化葡萄糖大量转化为不易透过细胞膜的山梨醇,引起细胞渗透性损伤,导致DCC发生[3]。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就成了延缓和防治DCC的关键因素。为寻找有效、低毒的AR抑制剂,本实验对山楂叶、果、籽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了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UV-2401 PC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NADPH(sigma,纯度>98%);DL-甘油醛(ICN Biomedicals);人AR(日本和光工株式会社,human muscle);槲皮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山楂标本由新疆医科大学生药教研室鉴定并存放。

1.2 提取

山楂叶、果、籽分别用水、甲醇和氯仿回流提取3次。水提部分用正丁醇萃取,甲醇提取部分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水总提物,正丁醇层,正丁醇不溶层,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层,乙酸乙酯不溶层,氯仿提取物7个部分,各部位真空干燥后用DMSO配成3.3g/L的样品溶液。

1.3 实验方法

酶活性测定,反应体系:700μL pH6.2的0.2mol/L磷酸盐缓冲液(buffer),100μL 1.5mmol/L NADPH,100μL 100mmol/L DL-甘油醛,3μL 3×10-2U/L的人AR与97μL buffer。25℃混匀20s后反应180s,340nm处吸光值(ΔA)的下降值表示人AR的活性。山楂各部位对人AR的抑制是指在上述反应体系中加入3μL样品后酶活性的降低程度。空白测定:样品用DMSO溶剂,人AR用buffer代替;对照测定:样品用DMSO溶剂;阳性对照用1mg/mL的槲皮素,目前槲皮素被公认为衡量其他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作用的阳性对照药物。人AR抑制率(%)=[1-(ΔA样品-ΔA空白)/(ΔA对照-ΔA空白)] ×100%[4]。

2 结果

山楂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其不同提取部位对人醛糖还原酶活性抑制强度。

3 讨论

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强有力的AR抑制剂,中药民族药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有着千年的历史,因此从中药中寻找较强的AR抑制剂具有重要优势。本文研究了山楂叶、果、籽的21种不同提取部位对AR的抑制活性,实验采用人醛糖还原酶作为药物筛选的酶源,所以实验结果可靠,可信度高。本文确定了山楂中对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最强的有效部位: 山楂叶的BuOH部位,以及山楂叶、果、籽的水总体部分其对AR的抑制强度均优于标准品槲皮素,为进一步分离山楂有效成分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LEVRAT-VERNY M A,BEHR S,MUSTAD V, et al. Low levels of viscous hydrocolloids lower plasma cholesterol in rats primarily by impairing cholesterol absorption[J]. Journal of Nutrition,2000,130(2):243-248.

[2] 叶希韵,张隆,沈菊,王耀发. 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草药,2005,36(11):1683-1685.

[3] Miyamoto S.Recent advances i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potenti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J].Expert Opin Ther Patents,2002,12:621-631

[4] Yasuhiro Tezuka, Rena Kasimu, Purusotam Basnet, et al.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 Constituents of the Root of Salvia miltiorhiza Bunge[J].Chem.Pharm.Bull,1997,45:1306-1311

上一篇:鼻内窥镜下行改良鼻腔泪囊造口术 下一篇:浅谈藏药红景天的临床应用及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