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小镇――海头

时间:2022-03-06 10:08:50

滨海小镇――海头

人们很少听说过海头,其实从地域上看,它应该算是儋州最偏远的一个小镇。人们知道海头的虽然不多,但提起当地特色小吃猪肠卷粉和民间风俗“二月二”,则知道的人却不少。

海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小岛。大海涨潮时,整个小镇被滢滢的海水环拥;退潮时,珠碧江缓缓流淌,至海头境时一分为二,呈鳌形绕小镇注入浩淼无际的北部湾。一个小镇,在直径不足一公里的岛上,对于海南来说绝无仅有。由桥路进入海头,必须经过老市(日本人入侵时,老市作为墟镇,曾建有炮楼等工事。解放后老市的地位被海头所取代)。从老市通往海头有一座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听当地人传说,该桥的设计是由一名土工程师独立完成的,之所以称他为土工程师,是因为这位工程师自幼从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却独具禀赋,是埋没于乡间的一名造桥能手。当地政府为了造桥,曾拜访过他,请他出山。他很快就把桥梁设计图拿出来了。当地政府接获后马上呈报有关部门,专家一看设计图,十分赞叹。就这样大桥按照土工程师的设计顺利落成,这就是今天的海头大桥。虽然旧桥历经风雨几十年被拆除后,人们重新架起了新桥,但桥墩还是从前的桥墩,直到现在还完好如初。

上面说了一则民间轶闻,回过头来,有兴趣的话我们还可以探讨海头与外地的联络方式。海头除了由海头大桥与儋州各地保持联系外,还可以通过轮渡通往对面的新港(另一个渔港,隶属昌江县)。掌舵的艄公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当地政府为了让他们安身立命,就安排他们担任艄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白昼或黑夜,他们都耐心地蹲在舢板上等候客人过水(即乘船到彼岸)。由于天天顶着烈日工作,那些艄公面孔均呈古铜色,一样的装束,一样谦逊的客套语,一样的平凡和与世无争。

说起海头,那些饶有风味的猪肠卷粉和红苕腌粉,不知道留住了多少游人的脚步。再就是“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墟镇上扮演的台阁,令人感受到老百姓对传统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是日,群众早早就从远近汇集到镇上,人群熙熙攘攘直到日上三竿,吹吹打打的队伍才在震耳的鞭炮声中粉墨登场。台阁大都搭建在活动的轮车上,一般男角大都扮成驸马爷、状元郎或风流才子,有的戴官帽著皂靴,有的白衣飘飘仪态风流倜傥;女旦则粉面含春貌若桃花,她们一般扮成家喻户晓的金陵十二钗,个个头顶凤冠,着盛装。猪八戒、钟馗等丑角则在人群前头插科打诨,极尽戏谑逗笑之能事。紧跟着的则是别具特色的八音队,殿后的是舞龙舞狮队。男女调声队则是“二月二”的另一重头戏,围观男女对唱的群众总是人头攒动。人们尽情取乐,直到繁星毕现,焰火璀璨海天,才尽兴散去。

生活在小镇上或从小镇走出去的诗人有许玉书、钟起华、钟平、羊中兴等,而钟义则是闻名遐迩的植物学家,也以诗名噪一方。海头平素诗酒宴集,相互唱和者甚众。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海头的发展却非常缓慢,就像身边缓缓流淌的珠碧江一般波澜不惊,又仿佛一首唱和不绝的律诗,既中规中矩又自然淡定。

上一篇:农民一样的“山居”日子 下一篇:莫论前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