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3-06 08:41:58

语文课堂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有效策略

当下,满堂灌、满堂问、讲析式的语文课堂已经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摒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理念正在为大家理解、接受并践行。学生活动在语文课的设计和实施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已毋庸置疑。

笔者观察了很多语文课,关注了语文课堂上“学生活动”这一环节,发现了三个问题:

一是很多活动表面热闹、实则假活动。课堂上你说说,我说说,似乎很扎实;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交流,不亦乐乎,似乎很民主开放;张三读一遍,李四读一遍,似乎很公平。但是读、说、议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要求?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种表面繁荣,看似热闹的学生活动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二是活动形式单一。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一声令下,学生便开始热烈地讨论交流。岂不知,交流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机会,更要在课堂上展开交互式的活动,使学生产生想法、发展想法、促进多元理解,使学生个体的想法之间产生碰撞与争鸣,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与能力的提升。语文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层次是值得语文老师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三是学生活动的时候老师应该怎样做。老师在干什么呢?有的老师在教室里转来转去,溜溜达达;有的老师站在教室一隅,静观其“动”;也有的老师对学生很不放心,时常打断学生的活动,自己的指导,好像只有这样教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就又给语文老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学生活动的时候,老师的参与度怎样才算合适?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让我们结合案例来剖析,希望能够找到使学生活动更加扎实、丰富、有效合适的策略。我教《变色龙》,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安排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分角色朗读对话

要求:请你在文中圈画出奥楚蔑洛夫、巡警、群众和将军的哥哥等人物对话的语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自选角色,要求尽量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揣摩人物的心理,还要注意省略号的停顿。读完后在全班范围内评价,评出表演得最传神的同学。

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时而参与到小组活动中。然后班上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尤其是奥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说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从他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同学们仔细品味,反复探讨演练。

活动二:赏析人物对话

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奥楚蔑洛夫?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学生跳读课文,思考,做批注,讨论交流,明确人物形象。

师: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主要靠人物的语言来刻画和推进,大密度的人物对话,使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以上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只几句话,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可见,作者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小说中除了重点刻画奥楚蔑洛夫外,还刻画了首饰匠赫留金、围观者等。请大家通过他们的语言来看看他们是一些怎样的人。

学生读书、思考、做批注、讨论、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活动三:探讨小说的主题

师:警察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本来是一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奥楚蔑洛夫却反复无常,那么他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个警察和一群民众在广场上滔滔不绝的对话呢?

投影展示背景资料供学生参考。(内容略)

师生研读背景资料,结合文章讨论,形成共识。

上面这个案例立足学生,设计简约,它体现了学生自己阅读、品味思考、积累实践、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是真正的语文学习。那么,语文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遵循怎样的策略呢?

第一、课堂活动要实实在在,而非表面热闹

从上面这个案例来看,这是有效的学生活动。三个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人物对话进行。这篇小说就是借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就纲举目张了。通过分角色朗读和人物形象的赏析,学生的理解就很深刻了,通过课堂上的交互式的活动又发展了想法,因此,活动是扎实有效的,而不是浮光掠影地读读、说说、议议。

第二,课堂活动形式要丰富灵动

如上面的案例,朗读活动的安排层次清晰,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默读,因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安排跳读课文,也绝不仅限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信息,而是通过“寻找”来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在品评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整合,更要通过反复阅读、前后比较、深入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因此这种品析是深层次的;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也显得目标明确、话题集中,而不是空泛地说说。当然,语文课上除了读的、品析的、讨论交流的活动以外,根据需要进行想象的、探究的、练笔的、辩论的等形式的活动都是经常有的。 课堂上有时需要学生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整合、提炼和分析,有时要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体现对文本的多角度的解读;有时会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进行目标明确集中地交流探讨活动,大家能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和表达技巧的提升;有时也会安排较长时间的学生独立思考或动笔写作的活动。笔者想要表达的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形式不能单调,层次也不能平面化,而应该追求丰富灵动的形式和由低到高的层次变化,通过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积累和阅读分析、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三,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要发挥得恰到好处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蔡林森校长曾打了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这里所说的教师主导作用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激发着、组织者、引导者和纠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等于不需要老师讲。老师的讲,要讲在学生困惑之处,理解浅表之处,矛盾突出之处。有时候讲是必要的,但是老师又不能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思想高度往往是通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对话来体现和渗透的。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捕捉学生思想的火花,给予恰当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理解偏差和肤浅之处,适时引领。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合作交流过程中的意见分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和谐的、相互尊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活动理论强调“活动不仅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方式”。语文课上,在教师的预设和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实践演练行为,都是学生活动。它是以“活动”促“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为其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目的的教学组织形式。只要语文老师能够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扎实有效地组织安排活动过程,语文课堂就会成为真正的“学生的学堂”。

(滕月梅,徐州市第十三中学,221006)

上一篇: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因时因事因境而动 下一篇:指向言语性的语文课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