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分析

时间:2022-03-06 06:54:46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疗效。方法 从医院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200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50例。治疗组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眼局部用药并加用中药洗眼液眼局部洗眼,对照组用加替沙星滴眼液局部用药,治疗14天并追踪观察记录治疗结果。结果 对照组无效10例,有效23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无效3例,有效22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加替沙星滴眼液;中药洗眼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5-02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和佩戴隐形眼镜的增多,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在我国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长,而其中又以中青年的发病率为最高,约占83.6%,症状体征以眼睛奇痒,难以忍受为主[1],还可见结膜充血、水肿、眼睑红肿、有黏液性分泌物、流泪不止、眼科检查睑结膜滤泡增生等现象,现我院眼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50例,疗效可靠,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00例,为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9-66岁,平均(33.5±4.7)岁。对照组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平均32.1±3.5岁,两组资料经一般数据统计学资料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眼药水,每次一滴,每日三次,一周为一疗程。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眼局部滴用加替沙星滴眼液外,另添加中药洗眼液洗眼,每次外洗10分钟,每日两次,每两次一剂。笔者自拟中药洗眼液处方组成为:黄连、黄柏、黄芩、荆芥穗、牛蒡子、生地、川芎、赤芍、防风、秦皮、苦参各12g,外加冰片1g。将洗眼液方中的中药用纱布包好,按常规中药煎制方法煎至100℃,再武火转文火煎制五分钟,然后关火,弃掉药渣,后将冰片放入煎制好的洗眼液药液中,将加入冰片的洗眼液药液一分为二,一半转移至干净的敞口容器中,待其自然降温,等温度降至40℃左右时(手背感觉稍温即可),用清洁的手撩洗眼液洗眼(注意:睁眼洗)或者用洁净的纱布浸泡药液敷于眼部,持续五分钟,然后把剩余的一半洗眼液药液放入冰箱恒温储藏,在进行第二次洗眼液洗眼治疗时。先将药液加热至100℃,后静置自然降温至适宜温度后进行洗眼治疗,方法同第一次洗眼治疗时,每日1剂,每日2次,在治疗一周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眼部主观症状以及在相关仪器设备检查下的角膜结膜和眼睑的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角结膜病变消退,眼痒消除;有效:角结膜病变缓解,眼痒减轻;无效:结膜病变,眼痒均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结膜过敏反应,它主要是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凡对特异性抗原有遗传的或体质上易感的人,在眼睛接触这种抗原时,眼结膜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致敏因子,这些致敏因子会使眼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导致眼部产生红、肿、奇痒难忍的症状。可导致速发型或迟发型过敏性结膜炎,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结膜炎主要分为4种类型:过敏性结膜(包含季节性、常年性、接触性)、巨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和特应性角结膜炎。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以中青年最常见,起病迅速,接触致敏原即可发生,脱离致敏原症状缓解,而常年性与季节性的主要区别在于过敏症状常年存在。

过敏性结膜炎有双眼极度瘙痒,并有畏光、烧灼感等刺激症状。眼部痒感几乎是各种类型过敏性结膜炎的共同症状,但其他症状如流泪、灼热感、分泌物等则缺乏特异性,往往容易和其他的眼表疾病混淆。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的结膜充血、水肿及、滤泡增生等体征,越靠近眼角部分,情况越严重,患者一般没有眼痛,也无明显视力障碍,瞳孔正常。若有家庭成员患过敏症的话,其为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很高,它的过敏原基本上与过敏性鼻炎相同。速发型眼睑皮肤红肿,并有小丘疹、渗出和睑缘炎等。眼睑结膜充血、球结膜增生、滤泡形成,以下眼睑为重,有少量浆液和粘液性分泌物。角膜炎不常见,极个别严重病例可出现角膜实质性损害及虹膜炎。

为减轻症状和避免过敏性结膜炎后遗症的发生,目前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非甾体抗炎药,肥大细胞稳定剂,血管收缩剂等临床常用药物眼局部用药治疗为主。在中医学范围内,过敏性结膜炎属于“目痒症”、“痒若虫行症”,又因其以季节性或防复发作为特征,中医又称之为“时复症”。目前大多数医家普遍认可的观点是,该病病因病机是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脏腑失调,复感外邪,风热上攻于目所致,辨证属风热壅木。患者就诊时以眼奇痒难忍、红、肿为主要症状,此为风湿热之邪蕴结上攻于目所致。治疗组所用中药洗眼液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泻火之功效,其中秦皮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生翳膜、目赤肿痛,与防风相配伍可治疗肝经风热、目赤生翳;黄连清泻肺脾,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类似广谱抗生素[3];苦参能清热燥湿,还能抗过敏,其煎剂对金黄素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牛蒡子、防风、荆芥穗能祛风散邪止痒;生地、川芎、赤芍能凉血活血;冰片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祛翳明目,并且有最新研究发现,冰片对家兔血眼屏障的通透性有明显的提高作用[4],灌服后5分钟即可通过血眼屏障并蓄积在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良好的促进药物透过血眼屏障的穿透促进剂。诸药并用,共奏祛风清热、活血消滞之效。

中西医结合应用加替沙星滴眼液和中药洗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与单纯应用加替沙星滴眼液相比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主观不适症状,有效减少眼部分泌物,有利于增强抗过敏和止痒的临床疗效,但在临床治疗中,由于中药洗眼液的煎制方法比较繁琐,因而患者大多倾向于使用较为方便的西药滴眼液治疗,这不利于具有良好疗效的中药洗眼液的临床推广,因而在中药洗眼液乃至整个中医药的推广过程中需着重关注中药剂型的改变,方便患者的应用,提高人们的选择性,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莹,张潇,吕岚,等.过敏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及奥洛他定滴眼液开放性多中心治疗的初步效果[J].眼科,2008,17(3):16617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

[3] 赵满靖.黄连不同炮制品的体外抑菌实验观察[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5(9):51.

[4] 杨洪滨,李志坚,于楠楠,等.冰片对血眼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576-1578.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30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铝碳酸镁和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活动期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