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发热用健脾胃方法治疗一例

时间:2022-07-31 07:05:20

阳虚发热用健脾胃方法治疗一例

【摘要】 患者发低热在西医是比较难治疗的一种症状,中医学治疗阳虚发热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治疗及中医对阳虚发热的认识及治疗作一分析。

【关键词】 脾胃阳虚发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8-01

李xx,女,68岁,长岭县大兴乡农民。2008年8月9日初诊:感冒一周后出现午后低热持续六个月不退,体温波动在37.5℃-37.8℃,伴头痛头晕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溏泄、腹中隐痛、双腿疼痛。在当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来我医院就诊。经询问亲属在当地医院用了一些抗菌素、利巴韦林、清开灵等寒凉药物,不见好转,病情日趋加重,近半年来出现四肢浮肿、不思饮食每日三两左右,大便稀薄,双侧趺阳脉消失,双腿疼痛,不能行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经友人介绍来我处就诊。经四诊合参,辨证证属脾胃阳虚发热。病因病机系感冒过用寒净药物脾阳被抑制,清阳之气不得升达所致。辨证论治:补益中气,升阳散火。

处方:柴胡10g,葛根10g,升麻5g,羌活10g,独活8g,人参10g,白芍5g,炙甘草10g,防风10g,生姜10g,大枣7个。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合服参苓白术散,日服两次。

8月15日二诊,低热渐退,体温降至37.2℃,精神亦见好转,按上方续服5剂。

8月21日三诊,头痛头晕明显减轻,呕吐消失,腿痛基本消失,大便由稀转溏,四肢有轻度浮肿,畏寒肢冷,低热已退,当以调理脾胃培补后天为主。

处方:人参10g,茯苓6g,白术10g,山药10g,神曲10g,薏苡仁10g,白豆蔻10g,桔梗10g,藿香10g,黄连5g,砂仁10g,白扁豆10g,山楂10g。十五剂水煎服,日服一剂。

9月6日四诊:药后食量大增,每天一斤左右,大便已成形。浮肿,头痛,腿痛基本消失,已能独自行走。嘱上方继服一个月。

10月8日五诊:趺阳脉复,面色红润,诸症悉除以痊愈。

按:患者素体脾虚,经常便溏,患感冒后过服寒凉药,抑遏脾胃阳气而低热。在当地医院给予多种抗菌素及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半年无效。病因病机因过用寒凉药物损伤脾胃所致,久用则伤阳气、损伤脾胃。此患者素体脾虚,复屡用寒凉药物,则使脾胃阳气更虚,以致低热迁延不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滋养,脾胃阳虚,后天失调,则变证蜂起。脾胃阳虚,可致气血虚损而发热;中阳不振,升降失司,运化无权,则呕吐便溏,畏寒浮肿;清阳不升,营血不能上荣于脑则头痛头晕。趺阳脉属足阳明胃经之脉,脾胃阳虚,阳气鼓动无力,故趺阳脉消失。此脾胃阳虚发热,治当补中益气,升阳散火,方用东垣之升阳散火汤,使三焦舒畅,阳气升腾,则发热自退。并以参苓白术散一起健脾以治本。低热消除后,以脾虚证为主,当以调理脾胃,培补后天为主,方用资生丸以竟全功。

上一篇:500名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调查研究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