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荣八耻”量社会

时间:2022-03-06 02:25:58

“八荣八耻”量社会

2006年3月4日下午,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列为是非、善恶与美丑的界限,迅即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的社会。以“八荣八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强调改革攻坚的政治基础的同时,开始进一步强调改革攻坚的社会道德基础的建设。

社会公德:道德底线不容挑衅

2006年:月20日,上海一位70多岁患有肺癌的老人朱祥林前往医院复检,在公交车上,老人持癌症病历苦苦哀求只为有人能够让一座位,最终得到的却是满车冷漠的眼神。据朱祥林的老伴介绍,自去年9月老朱手术出院后,每两周去复检――次的公交车上,总是这样为求座位而遭受尴尬。

2006年3月初,一组变态残忍杀描图片在国内多家商业门户网站传播。这组图片的画面上,一位时髦中年女郎正在用尖细的高跟鞋踩死一只小猫。

社会公德缺失、道德沦丧的新闻事件,不仅叩问着社会成员的良心,更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凡此种种,引发社会各界对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忧虑。

公民素质目前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律意识不足。人们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在现实中既不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二,道德意识滑坡。目前社会的道德现象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无道德”,人们不讲道德、漠视道德、反对道德。第三,信仰意识缺失。它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无信,二是迷信。

现在我们的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其中有相当多的社会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为什么可以避免而又避免不了呢?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懂礼仪,不讲礼仪。

社会风气就像空气一样。如果大家吸收的是清新的空气,将有利于健康。如果吸收的是污染的空气,将对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定要着重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以及信仰意识教育。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相互结合,尤其要加强学校教育。

因此,我们应当尽快在大中小学开设不同层次的公民知识课,编撰相关的改科书,培训相关的师资力量。同时,公德教育还要注重群众性和针耐性,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牌、电子屏幕、宣传橱窗等多种渠道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职业道德:不因小利而蒙大羞

安徽省高校教师2005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豪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申报材料被发现存在论文造假嫌疑。经核查,为了能够评上副教授,这所学校最近三年内共有12名教师通过中间人花钱买论文造假。

2006年3月初,西安市儿童医院。一名女医药代表走进急诊科医生办公室,紧紧关上房门。守候多时的记者立刻冲进去,将刚刚收下“红包”的“张医生”堵在屋内-在她的提包内,共有51个写有医生姓名的“红包”。

医德在收取红包时沦丧,师德在学术腐败中蒙羞……恰恰因为这些职业道德歪风的存在,看病贵、上学难的民生问题迟迟难以解决,成为一道道难以逾越的腐败鸿沟。

从项目立项、研究试验、论文撰写、课题验收、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科技评奖到人才遴选,学术界的浮躁虚假已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弥漫在科学学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不能再等闲视之。

医院补偿机制扭曲,形成“供方诱导需求”,导致从业人员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拿红包等现象层出不穷,如今,50%以上的市民与80%的农民无任何医疗保障,许多人有病不去就诊,大病不敢住院,医疗卫生逐步背离了社会公益事业的正确方向。

职业道德的持续滑坡,损害社会风气,毒化社会环境,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严重冲击,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毋庸置疑,整肃职业道德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当前,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加快建立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要坚决予以解聘并取消其从教资格。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切实加强对医疗设施和医生培养的投入,让医患比例趋于合理;加强医疗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尽快把制定“医生职业道德法”提上议事日程,用法律的方式来促进医德水平的提升。

从政官德:必须,陪守为民之责

有资料显示,仅仅2005年,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公车消费3000亿元,公款吃喝2000亿元,公款考察旅游1000亿元,三项合计高达6000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国防开支的3倍,全民教育投入的5倍。

把脉一些领导干部的从政官德,许多人忧心仲忡:一些干部说得多,做得少,有的是文件厂很优惠,领导表态很坚决,接待也很热情,而到具体落实时,往往大打折扣,使民营企业家有“叶公好龙”之感,有的受骗上当,有的竟遭“关门打狗”之祸。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部分领导干部民本思想的丧失,由于心中没有百姓,没有百姓的利益,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疏远,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盛行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之风,沉溺于感官享受的颓废之气,浮夸之风,形式主义,,不一而足。

正如一些人大代表所言:“民本思想丧失,就失去了为政者的基本道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要起示范引导和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该将诚实守信状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建设德治法治兼备型政府。

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官德建设当属吏治工作的薄弱环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官德规范体系迫切需要建立起来,有关部门可以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道德准则,充实我们的官德规范体系,尽快制定并实施“从政道德法”或“从政道德规范条例”,健全制约权力的法规和相应的执法机构,促进宫德建设。

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之风

2006年春节,杭州一家餐馆推出标价19.8万元的年夜饭。据说,这桌“天价”年夜饭的原材料包括超大吕宋黄胶翅、日本大网鲍、特级鱼唇和鳖龟肚等海鲜名品,酒水为限量版五粮液和陈年的绍兴花雕。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12%,成为世界第三大昝侈品消费国,一些国际驰名的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连年保持在80%以上,远远高于10%左右的全球增长率。依此速度推算,中国将在2010年超过日本而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买家。

一组全国各地餐桌浪费现象的数据――武汉市每天倒掉50011屯剩饭菜,济南每天倒掉300吨,上海市日产餐饮垃圾约1100吨……这些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引起社会高度警觉。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俭立名,以侈自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白遗其咎。如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浊流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一些人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成为丧失理想信念的“寄生虫”。

小康近在眼前,我们依旧不能忘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的千古名言。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反浪费法”,对奢侈消费征收高额税,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文化,逐渐树立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骄奢淫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绝不可视而不见,掉以轻心。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沾染骄奢淫逸的腐朽作风。

上一篇: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财务问题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绿色营销的现状、障碍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