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造价的影响因素与消除方法

时间:2022-03-06 01:28:04

城市供热造价的影响因素与消除方法

摘 要:城市供热的质量是市政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作为企业,供热工程质量和造价是最为重要的,本文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具体的消除方法

关键词:供热工程;供热质量;供热造价;消除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85

1 供热工程质量和造价的影响因素

城市供热的质量是市政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是热电公司内部管理、材料、资金运转、技术、工费等有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由施工方案不周密切实、机械资源配置不充分等造成的间接成本;由建设资金运作而导致的工期长短,以及资金有效发挥等;由热电公司人为管理、I务人员技术水平等等。其次是外部因素,如由于城市规划等造成的原有供热合同必须做出变更,这必然在造价上出现变化;市政关于道路、排水方面的施工的变更,以及天气等不可抗因素的出现,导致工期延长、意外事故的发生等。因此,供热公司在具体实施城市的供热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为公司,不仅要关注质量,服务居民,还要兼顾造价。

影响供热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如热力工程造价估算、材料的选择、人工费用、热力站建设管理、供热热源、供热管网等。杨睿在《工程造价模糊智能控制及措施推理研究》中就已提出“项目热源的不合理化分配与利用是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因素之一。”[1]可以说,项目热源是影响供热工程造价的直接因素,因为它涉及到能源的获取、能源的利用等方面。能源的节能减排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减小能源的消耗,增加能源的利用率,直接影响供热成本。供热设施老化也给供热工程本身带来高耗能、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由于施工技术人员、施工材料成本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供热工程造价。

2 消除影响供热工程建设管理造价的方法

热力工程造价预算要合理科学。在进行热力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工程造价,这需要对造价进行编制、实际审查,然后进行预估算,再由项目部门具体预算造价,可以说,造价预算是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基础,并影响工程开展的合理性。为以后出现的资金运转等问题做预防,排除障碍。

热力工程成本要合理控制。当热力工程成本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整体的造价成本浮动就不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更容易管理和操作。因此,需要讲究成本造价的管理,其前提之一就是需要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成本的控制,首先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既要讲究和保证价格,也要货比三家,在投标和中标的环节中,严格把关。还大量的市场调查进行精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成本预算。一句话,提高成本预算的有效性,可以很好地减少工程成本。

热力工程成本还需要进行节能减排的机制。这与热源的选择和使用有关系,当热源选择不合理时,必然会造成能源浪费,所以,我们要选择合理的节能方式,建立科学的节能机制,这是消除热能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这里所谈的热能节能问题,不仅要关注大的热源节能,也要关注小的热源节能问题。比如,处于上风口的城市、上风口房屋,冷风进入的体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辐射供暖等,以减少热量的无端消耗。在具体的后期维护中,技术人员还要时时注意对输送热量的管理的其他附件等进行留意,如果发现管道的铺设、自身的老化、安装的技术等有问题,势必会消耗一定的热量,维修人员应马上进行通知当事人,如果属于公司方面的责任,应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由于很多大型的工业企业的生产中,总会产生一些余热,这些余热我们可以大胆的加以合理利用,假若这些余热不加以利用,而是顺其自然地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在利用这些余热时,要注意管网的排查和充分利用。同时,还应注意所要供热的面积,需要针对余热进行供热面积的规划,注意热负荷问题。如果热负荷预测不准,将会影响城市民用的供热效果,也影响供热站或热电厂的发展。

强化热电厂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劳动力,我们现在可以叫做人力资源,它是一种资本,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自然也是成本的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成本在供热工程的具体实施中所占据的成本比重,也越来越重。因此,热电企业应注意人力资源的选择、选拔,可以将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方向发展。公司如果能够选择各司其位的专业人才,并进行必要的定期的有效培训,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并针对专业性不同,进行优化分组,这样,自然会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于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和精细化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可以打造公司人才队伍的品牌形象,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睿.工程造价模糊智能控制及措施推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上一篇:大型厚壁球墨铸铁组织性能优化分析 下一篇:人工智能的研究运用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