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06 05:01:02

天津港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构建

为适应现代物流链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港口和铁路运输企业纷纷建立面向物流一体化的战略伙伴关系,即海铁联运组织模式,以促进物流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作业流程的持续优化,进而促进物流供应链的协调发展,达到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最低价格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要求的目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建设任务,要求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按照货运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加强铁路、公路、港口等的有机衔接,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推进货物海铁联运。本文以天津港为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构建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以期实现港口与铁路之间物流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交换,促进港口和铁路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1 天津港海铁联运网络现状

海铁联运是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就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作为目前国际物流业公认的高效、安全、低成本的现代运输方式,海铁联运已成为衡量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之一,天津港是环渤海区域距离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最近的港口,也是距离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端起点。天津港是我国华北、西北和京津地区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对外交通十分发达,京哈、京沪、京津等3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外接京广、京九、京包、京承、京通、京坨、石德、石太、陇海、包兰、兰新等干线,已形成颇具规模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根据其所处地理位置、腹地经济发展需求及其在我国和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天津港被定位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开通至西安、成都、太原、乌鲁木齐、包头、石嘴山、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满洲里等15条班列线路,从天津港至二连浩特、阿拉山口、满洲里的亚欧大陆桥运输均实现班列化运营。2011年,天津港集装箱海铁联运总量达29。2万TEU。

2 构建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的必要性

2。1 铁路对港口信息的需求

铁路方面希望充分利用海上集装箱运输安全、高效的特点以及集装箱班轮运输准点率高、班期密度大的优势,打造全新的物流链,实现重去重回的钟摆式运输,提升货物运量。铁路需要港口提供的信息包括:(1)港口的生产经营计划、堆场设施能力、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情况,以及港口作业线的装卸机械及装卸效率等情况;(2)船期计划;(3)港口内货场运用车保有量以及到发场股道占用情况;(4)港口内现有货运车辆的分布和使用状况;(5)货物信息;(6)直通运输作业点阶段运输情况以及作业效率和相关作业指标。

2。2 港口对铁路信息的需求

铁路作为港口集疏运的重要方式,不仅可深入广大内陆腹地,而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全天候、成本低等优势,与港口吞吐的大宗散货、集装箱等主要货类相匹配;因此,铁路成为港口集疏运系统主要货运来源的趋势日益明显。港口需要铁路提供的信息包括预确报信息、列车货票信息、车皮计划、发运计划、出口海铁联运集装箱信息、铁路货运信息、班列信息、集装箱跟踪信息、计量数据、列车编组信息、查验作业信息等。

2。3 物流企业的信息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以港口为中心、以铁路运输为主的货源腹地区域内的物流企业对货物全程运输、货运信息查询、电子单证、增值服务、费规费率、运力运价等方面的信息有较大需求。由于目前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体系,导致现代物流基础设施衔接不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鉴于此,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确保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无缝衔接,对提高综合物流业发展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以及确保传统物流服务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 天津港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构建方案

3。1 构建思路

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的建设应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原则,首先在货运量大、易于管理的线路上实现海铁联运信息联动,按照政府支撑、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行。参与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的主体包括港口、铁路等物流单位及口岸单位等。天津港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的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3。2 结构设计

3。2。1 总体布局

根据天津港海铁联运现状,依托港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建立国家行业级(部级)和地市级(港口级)两级结构的天津港海铁联运信息联动体系,其总体布局如图2所示。该布局的优点在于:可依托天津港现有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建立海铁联运信息平台,并由天津港信息技术公司支撑平台运营;地市级(天津港)海铁联运信息平台的建立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有助于实现港口与国家行业级数据平台的对接,从而有利于国家对物流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3。2。2 具体结构

以集装箱海铁联运为例,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的应用是交通对象(集装箱)借助交通工具(列车、船舶等),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水路、铁路等)完成目标运送(集装箱运输)的最优化。如何准确、完整、可靠、动态地采集交通要素(包括交通对象、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运送目标等)的各类信息,实现这些信息在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共享、利用、处理、决策等,是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海铁联运物联网由物联网应用体系、物联网应用支撑体系、物联网信息采集及传输体系等构成,实现海铁联运中各要素的电子化和动态化,构建人、箱、车、货等交通要素感知、交换、协同的服务体系,实现一次托运、一份合同、一次支付、一次通关,为货物“门到门”一体化运输提供解决方案。

3。2。2。1 物联网应用体系

构建物联网应用体系需要建立门户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商务系统、业务协同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物流跟踪信息服务系统等子系统,对集装箱、车、船等的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交换,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物联网应用体系以客户为中心,以货物为对象,以港口为节点,以运载工具为线索,以工作流的改造和设计为基础,引入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先进经营理念,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跨部门的信息互动、电子单证流转和货物跟踪,支持互动操作和海铁联运协同作业,并在完成流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等基础上,建立跨系统、多元异构、实时联动的共享集成服务平台,提供“港到门”无缝式物流信息一体化服务。

上一篇:无极绳绞车张紧车的研制与应用 下一篇:解析送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迁移改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