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莫里森《宠儿》中塞丝的人生磨难

时间:2022-03-06 05:00:41

托妮・莫里森所创作的《宠儿》这部小说实际上是对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复杂叙述的文学作品,谈论了社会的奴役、被奴役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用托妮・莫里森的观点来看,《宠儿》实际上就是对于自己非洲裔美国人种族的悲惨历史的重新回忆,这是一种集体的悲惨回忆,一种种族被压迫、被剥削的回忆。所以《宠儿》这部小说的主要情感和思想实际上是以创伤性及屈辱性为中心。莫里森一开始认为《宠儿》可能不会受到美国社会的欢迎,正如莫里森写到的:“关于对黑人的奴役历史问题,其实不仅仅非洲裔人群不愿意回忆,白种人群也不愿意回忆。”不过,《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受到美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小说当中的塞丝形象及其人生磨难,对于非洲裔美国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非常深刻的表现。

一、塞丝在《宠儿》当中的人生磨难及创伤

《宠儿》的故事背景实际上是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南方种植园势力衰退,但是对于非洲裔美国人依然存在奴役压迫的时代。塞丝是一个女黑奴,因为怀有身孕,孤身一人从肯塔基州的奴隶主庄园一直逃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而奴隶庄园主则一路都不断跟踪着身怀六甲的塞丝。塞丝知道一旦被奴隶庄园主抓回去,那么除了自己要继续当奴隶外,自己刚刚生下来的女儿也要成为奴隶。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悲愤交加的状况下,塞丝决定结束自己刚刚学会爬的女儿的生命。女主人公黑奴塞丝所遭受的精神折磨及其肉体上的创伤都是她一系列的苦难以及人生屈辱的见证。女黑奴塞丝在年纪小的时候成为黑奴母亲生下来的孩子,因为自己黑色的肤色,不仅没有办法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且最终连唯一的母爱也都被奴隶制度残忍地剥夺了。在塞丝小的时候,心中对于人生最为刻骨铭心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在尸体堆当中去找寻母亲吊死的尸首。

后来,当所谓的“教师”接管了当时的“甜蜜之家”的时候,塞丝成为一个成年的女性,她继续在这个残忍的社会当中忍受着心理和身体上的磨难,饱受着各种摧残。塞丝曾经将自己和动物进行比较,发现自己和动物虽然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具备着人的各种属性,但是却一直被人们当成动物一样来看待。在之后的奶水被抢的事情之中,塞丝被“教师”的两个侄子用带有性的方式进行侮辱,随后失去了自己哺育孩子的奶水,从而对塞丝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心理创伤。随后,在发生的逃跑以及杀死自己婴孩的事件中,塞丝的精神和肉体都受到了更深层次的折磨,杀死自己的孩子无疑是塞丝在小说《宠儿》当中受到的最为痛苦的一次人生磨难。

不过塞丝一直认为,杀死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选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但是对于剥夺自己女儿活下去的权利塞丝内心也十分自责,内心一直都有愧疚的罪责感情。在18年之后,奴隶制制度已经被废除了,塞丝在法律制度的范畴当中已经成为自由人。但是这个所谓的自由人塞丝,在“甜蜜之家”的痛苦生活、杀死自己女儿以及身怀六甲被等人生经历,让她在内疚和痛苦当中无法真正释怀,经受着灵魂以及肉体的多重煎熬,这是塞丝一辈子都无法避开的精神枷锁。二、塞丝对待人生磨难的精神变化:

治愈伤痛的尝试与新的磨难 (一)塞丝选择刻意忘记人生磨难

塞丝从将自己的婴儿杀死到最后来到了蓝宝石路124号的这18年的时间里,她无疑经受着非常大的精神痛苦。这种精神痛苦让塞丝十分震惊,同时,也让塞丝选择不断地忘记自己当初杀死孩子以及一系列悲惨的经历。这种刻意忘记实际上是塞丝为了活下去而选择了一种对待过去人生磨难的方法。塞丝每一天都要为了击退自己人生当中的痛苦回忆而不断地付出努力,她要不断地避免动用自己的记忆力,因为她害怕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拒绝自己重新去回忆过去的噩梦。这样的一种做法无疑让塞丝能够每一天不痛苦,而长久以来实际上就是一种磨难。

唤起的一切过去都是痛苦的,小说当中的塞丝实际上有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在很多曾经遭受到磨难的人群当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式。这种方式不断提醒她要去刻意忘记,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真正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塞丝面对奴隶制度的种种不公平及剥削,回想自己的往事觉得无比的坎坷与痛苦,塞丝为了宽恕自己,逃避过去的回忆,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痛苦的循环当中。

(二)塞丝选择直接面对人生的磨难

不过,塞丝在后来发现,即使回避过去的回忆,虽然能够让自己苟延残喘地存活下去,但是绝对不是能够治疗自己人生伤痛的方式。塞丝根本就没有获得真正的人身自由,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存活在对自己人生磨难回忆的折磨之中,这种折磨在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处已经扎下了根,并且开始伸展出各种枝叶,从而在塞丝的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地发展。正如小说《宠儿》当中写到的:“有一些回忆,即使你不去回忆它,但是你仍然还是会不断地记起来,即使是死了,但是那样的画面依然不断地存在。”所以,在面对遗忘和回忆时,塞丝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才是正确的,因为所有的人生都被各种痛苦纠缠,她知道自己仍然需要面对人生的磨难。

作者莫里森赋予了塞丝一种重新回忆自己过去的机会。实际上,女主人公塞丝要真正从精神的压抑当中走出来,就需要真正去面对这些精神上的创伤。对于这些灵魂深处的不幸生活的回忆,实际上,塞丝一旦回忆起来,会觉得十分的痛苦及漫长,而且也是充满艰难和曲折,因此,这样的一种过程对于塞丝而言也是一种新的人生磨难。不过,与过去的人生磨难不同的是,这种精神磨难是在精神层面对塞丝进行折磨的。

(三)保罗背弃下新的磨难:新的精神磨难

和保罗一起对于塞丝而言的确是新生活的开始,但是和保罗生活的时候,塞丝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放下自己过去所遭遇以及犯下的错误。塞丝虽然面对保罗充满着人生的希望,但是仍然不敢真正对保罗说起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不过保罗最终仍然鼓励塞丝去回忆内心的痛苦,希望塞丝能直接面对人生的磨难,然后再慢慢地真正站起来。塞丝和保罗一起回忆,塞丝慢慢将自己当初不敢回忆的很多往事重新表述出来,同样的,塞丝每将一部分往事翻出来,她的内心负担就减轻了几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重重地自责,完全放不下自己内心的那些痛苦。

宠儿最终的出现让塞丝再次陷入到对自己当初杀死自己孩子的那种罪恶和良善交织的痛苦中,她的精神再次濒临着失调的痛苦。最后她没有办法,只能够向保罗说明当初自己选择杀死自己的孩子。保罗没有办法忍受这样的一种残忍,从而选择了背弃塞丝。

塞丝在这个过程当中精神再次受到了摧残。塞丝完全陷入到一种精神的痛苦之中,一方面,是保罗完全背弃了她,已经没有新的生活的可能性,保罗当初的誓言是多么的脆弱和可笑;另一方面,是她仍然放不下杀死孩子的那种罪责。塞丝完全封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正如小说当中写到的:“无论门外准备发生些什么,这些都和她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我的世界就在这个房子当中。”这种自我封闭显然是塞丝面对新的人生磨难的一种消极的反应。

塞丝任由自己掉落在宠儿的世界中,她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无比浓烈的爱及自责,塞丝的生命最终慢慢地掉落,被宠儿这个鬼魂逐渐吸取了精神气,陷入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陷阱之中。三、塞丝对于人生磨难的真正重生:

精神和肉体的自由 在小说《宠儿》的最后,塞丝最终走向了人生磨难的出口,这一点十分难得。作者莫里森让塞丝真正得到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自由。实际上,其他非洲裔美国妇女听闻了塞丝的悲惨抉择之后,反而没有选择远离这个双手曾经沾有自己女儿鲜血的囚徒,而是让这个不幸的母亲重新站立,并且帮助塞丝去驱赶执著的鬼魂。保罗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偏见,重新回到塞丝这个不幸的女人身边。保罗对塞丝说,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选择让自己女儿死在自己的手中显然是十分痛苦的,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怪罪塞丝的一个重要理由。实际上,塞丝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不要走向痛苦才选择了这样的一种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非洲裔美国人不能够因为白种人的偏见而丧失了自己对于自己的种族自信,也不要自轻自贱,应该在新的制度下重新站立起来。塞丝也好,保罗也好,他们都曾经在不人道的奴隶制度下存活过,知道这一切的荒唐无非都是腐朽的奴隶主庄园制度所压迫出来的。所以,非洲裔美国人应该团结互助,不仅是奴隶主制度,还要驱散自己内心的鬼魂,让自己面朝阳光,让自己走向精神及肉体的自由。因此,作者莫里森用塞丝的真正的重生来表现出对于非洲裔美国人精神出路的憧憬及思考。

四、结 语

莫里森在《宠儿》当中探讨了非洲裔美国人的人生磨难,特别是塑造了塞丝这个主人公的人生磨难,让很多美国人都认识到种族压迫和剥削的最终结局及精神出路。在小说《宠儿》当中,女主人公塞丝经历了非常漫长的人生磨难,从对痛苦的刻意忘却到痛苦仍然再次显现,最终在精神的探究当中找到了重新获得新生的方法。塞丝的人生磨难以及精神痛苦并不是她个人特有的,更是她自己的民族特性以及她同样所具备的被种族歧视所践踏的人格的体现,不过塞丝指引了一条非洲裔美国人找回精神救赎的道路,这也是塞丝人生磨难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闫欣.解读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女性形象[J].语文学刊,2011(05).

[2] 牛晓红.《宠儿》中叙事技巧的陌生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3] 杜志卿.《宠儿》研究在中国[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作者简介]

马仕碧 (1965― ),女,四川通江人,本科,绵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的研究。

上一篇:谈谈那个不在场的人 下一篇:也谈“教什么”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