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与人为善

时间:2022-03-05 06:48:39

孟子是明确提出良心概念的圣贤。他在谈及山东临淄牛山上的树木被破坏时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千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告子章句上)显然,孟子所说的良心,即是良善之心,仁义之心。

他在与他的得意门生公孙丑谈论人性时,则进一步把良心概括为“四心”和“四端”:“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章句上)是否有同情心,是否有羞耻心,是否有辞让心,是否有是非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算人的标准。因为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四端”相对应,既是连通,又是开端,就像人的四肢一样重要。

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认为,良心就是人所共有的本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醉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人的本心,通过表情和四肢,自然而然地就会显示出来。

人,从根本上讲,都是有良心的,正如《三字经》开篇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不同的,只是习性而已。所谓千人千面,千人千性,是也。

孟子在充分肯定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良心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这就是两面人格,即良心的两重性。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绝对的有良心,也都不是绝对的没良心。一贯有良心者,也可能会干出一些没良心的事;一贯丧尽良知者,也会在某种情况下,做出一些有良心的事。

好人也会干坏事,坏人也可能干好事,好和坏,有没有良心都不是绝对的。

由于孔孟等圣贤的竭力提倡,由于几千年的教化,讲良心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特性,融入了民族文化和精神之中,成为其根基和精髓。

讲良心,明人禽之辨。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章句下)是否性善,是否行仁义,是否有良心,是人与禽兽的最显著的区别。孟子盛赞先贤舜的仁德,并以他为后世之楷模。一个人,若有良心,就会成为行仁义的君子,若良知泯灭,就与禽兽差不多。

讲良心,为人伦和仁政的根基。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章句上)讲良心,就是保有人的本性,保有人的本性即懂得了天道。无论生死与否,皆可以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良心,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极容易变为非人。

什么都可以没有,绝对不能没有良心,否则,那还能称其为人吗?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章句上)有良心,讲良心,可以顶天立地地活着,堂堂正正地做人,否则,天诛地灭,天理难容。

(注:文中黑体字为《孟子》原文)

(下期预告:《人皆可以为尧舜》)

上一篇:父母官的来历等 下一篇: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