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

时间:2022-08-20 07:48:32

浅议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

【摘要】现代训练理论认为,赛前心理调整是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运动员赛前的不良几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法,以期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参考借鉴,从而达到比赛所需心理品质,促使最佳战斗准备状态的形成,建立技、战、身、心为一体的科学训练体系,最终实现创造优异成绩,全面提高运动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状态,调整

赛前心里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因即将参加比赛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是运动员的一种心理、生理的反应。现代体育运动对抗性日趋紧张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所承受的心里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在比赛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容易导致他们在比赛中很难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要想在重大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除了通过长期的艰苦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心理调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只要方法妥当、针对性强,运动员就有可能发挥应有的水平,甚至能出现超水平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高水平的比赛,最后往往是心理因素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在比赛前,特别是重大比赛前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整就显得尤其重要。

1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分析

1.1赛前不自信状态。赛前不自信状态使大脑皮层的控制系统陷入困乱状态,打乱了神经系统的控制,引起机能失调,使运动员比赛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造成不自信的原因一是缺乏信心,特别是对比赛缺乏胜利的信心;二是参加重大比赛,运动员压力过大,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胆怯感;三是对观众、比赛环境的不适应,会感到一种特殊的刺激气氛,心理产生胆怯。

1.2赛前盲目自信状态。运动员表现出好胜心强,血气方刚,比赛前对复杂的环境和困难及对对手的实力估计不足,出现轻敌现象。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处于非比赛因素上,注意力下降,当比赛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或碰到强劲的对手时,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信心不足,使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动作紧张不协调,容易出现失误。

1.3赛前冷漠状态。赛前冷漠状态的运动员表现为情绪低落,比赛责任心不强,缺乏自信,心境不佳,体力显著下降,知觉和注意力显著减弱,不想参加比赛。经过正常的准备活动后仍然没有运动情绪,生理状态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至多不过是达到自己原有的一般水平而已。

1.4赛前过分紧张状态。赛前过分紧张状态的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表现过度紧张,对自己的竞技水平产生怀疑和对战胜对手丧失信心。这种运动员的心理指标一般有呼吸和脉搏加快、血压高、手脚发抖、面色苍白、口渴、尿频等特征。在赛前的准备活动中有茫然不知所措的表现,比赛是在失去知我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成绩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1.5赛前焦虑状态。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详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它包含紧张、不安、烦躁、压抑、惧怕、愤怒等情绪体验。在训练和竞赛条件下,中等焦虑水平对提高训练和竞赛成绩最有效;焦虑水平过低时,由于有机体的唤起水平低,缺乏足够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去从事活动,所以运动员精神不振,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运动成绩很差;焦虑水平过高,则使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容易导致注意范围狭窄,思维紊乱,信息加工过程受阻,情绪过度紧张,肌肉僵硬,动作变形,失误增多,运动成绩下降。

2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整方法

2.1 缺乏自信的调整方法。教练员可以列举以弱胜强的战列,从战列中挖掘出增强自信心的因素。进行实力比较,分析对手的特点,找出自己的长处,若能发挥好则是完全可以取胜的,以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把对手的弱点找准,分析透彻,特别是通过对对手个人的技术特点和战术路线的分析,制定出有效地防守和进攻措施,以增强信心。

2.2盲目自信的调整方法。认真研究对手长处及克制其长处的方法,使队员的自信心落在实处。充分研究本队可能遇到的困难,把困难准备做的深入人心。特别要做好主力队员的调整工作,重点人物、核心人物的心理状态正常了,其他人也就稳定了。

2.3冷漠状态的调整方法。对以往的战绩做客观、正确的评价,不以胜败论英雄,而以实际的进步和不足来激励队员,动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队员的争夺劲头,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2.4过分紧张的调整方法。做此项调整时尽量在光线暗然、幽静的环境中进行,运动员或躺或坐,微闭双目,并伴以轻松悦耳的音乐,先让自己的整个手臂肌肉紧张后放松,然后是头部、双肩、左腿、右腿以及双脚、躯干肌肉紧张后放松。可以想象一些轻松愉快的优雅环境,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茂密的深林,或是回忆文艺娱乐节目等来转移自己的紧张情绪。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语言暗示调整内脏器官,使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上,有意识的暗示自我,感觉注意部位很温暖、很放松、很舒适,进而使全身都处于舒适、温馨、放松、安静的状态之中。

2.5心理焦虑的调整方法。引导运动员把思想集中于比赛过程,少考虑比赛结果。进行积极的想象,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方法,消除焦虑情绪。加强赛前演练,把思想集中到比赛中去。如在训练中有意识安排强手或弱手,组成强大的主场或客场观众啦啦队,设置偏袒的裁判,恶化比赛气氛,对手的敌意犯规等。通过模拟实战的比赛,使运动员尽快进入角色,学会调控情绪,消除不必要的焦虑,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

3结语

赛前不良心理状态调整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教练员应该针对运动员不同表现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心理学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帮助运动员实现有效的自我心理调整。掌握运动员赛前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对运动员提出不同的切合实际的要求并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减少或避免运动员产生不必要的思想问题,稳定情绪,激发比赛的欲望和成功的信心。教练员在比赛前对不同的心理想象不但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有正确的分析和运用心理技能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的能力,使不良的心里现象得到及时而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黄霞.高校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成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80- 81.

[2]曲淑群.对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里调控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79-80.

[3]邢其年.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与调控初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4):160-162.

作者简介:张成胜(1982一),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上一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国外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