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嫦娥,寂寞兔女郎

时间:2022-03-05 11:15:30

【前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嫦娥,寂寞兔女郎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源于太阴文化 神话终归是神话。嫦娥形象的源头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考证。已知对于嫦娥的最早记载,来自战国初年的《归藏》。经六朝诸家的转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羿毙十日,恒娥奔月”、“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昔嫦娥...

试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如果回答是美国人阿姆斯特朗,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证明,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中国人嫦娥。“证据”很确凿,在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之际,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适时公布了一段录音,录音是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NASA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宇航员的通话记录:

“有人要你们(在月球)注意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为它总是站在月桂树下。”

“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

转眼间,40年过去了。现在中国人为了找到嫦娥,派“玉兔号”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四处搜罗,可惜嫦娥仙子的魅影始终寻而不得。

说到这里,大家会莞尔一笑。

源于太阴文化

神话终归是神话。嫦娥形象的源头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考证。已知对于嫦娥的最早记载,来自战国初年的《归藏》。经六朝诸家的转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羿毙十日,恒娥奔月”、“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昔嫦娥以不死药奔月”。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易・归妹》中的卦辞,记载“昔者恒娥窃毋死之(药服之以)奔月”,也证实这则凄美的神话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

到汉代,嫦娥故事在《淮南子》有了25字的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作了更为详细的注释:“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东汉张衡《灵宪》最为完整地记录了嫦娥的神话:“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寥寥数字,就搭建起“嫦娥奔月”的雏形,神话故事的情节在嫦娥、后羿、王母和不死之药之间娓娓展开: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长生不老之药,嫦娥悄悄地把药偷来,打算独自飞升皓月中去。行动之前,嫦娥请巫师有黄占卜。有黄占卜后说:“吉祥!美貌轻盈的嫦娥,将独自奔向西天的月宫。赶在月尽没有光芒时动身,不要惊慌,不要恐惧,您的子孙将会光明昌盛。”嫦娥于是就居住在月宫里,化为蟾蜍。

好在中国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每至朔望,抬头仰望,或见新月如钩,或见银盘满轮时,寂寞书生们总难免一番感慨。于是,黄卷中寥寥数字的嫦娥故事,就在民间愈演愈烈,内容也不断丰满充实。

封建卫道士们最先跳出来,他们责怪嫦娥贪图成仙得道,背着丈夫偷偷奔月。于是,嫦娥遭受了西王母的报应,才变成丑陋的蛤蟆。不仅如此,丑陋的嫦娥还得耗尽青春,在太虚幻境中苦苦捣药。在重庆沙坪坝出土的石棺画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两足人立”的蟾蜍持杵捣药,这就是嫦娥的结局。

更多数的人愿意把嫦娥描绘成一位英勇不屈的斗士――后羿得到不死之药后,因舍不得娇妻,就让嫦娥把不死之药偷偷珍藏,盼望二人从此过上“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凡人生活。怎知后羿心术不正的徒弟蓬蒙知道此事后,趁后羿外出狩猎,便捉刀逼迫嫦娥交出不死之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又不愿让恶人阴谋得逞、祸害人间,于是危急关头,临危不乱,一口吞下了不死之药。一瞬间,嫦娥羽化升仙,飞登月宫。

此事没完,后羿回来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每至中秋月明,望着当头皓月,总是思念嫦娥而不能自已。最后无可奈何的后羿,在家中后花园,摆上香案,放置嫦娥平日里最爱吃的时鲜瓜果,遥祭月宫中孤独寂寞的嫦娥。百姓们见此,也纷纷效仿,在自家设坛祭拜嫦娥,这就形成了中秋拜月的习俗,长盛不衰。在清代《顺天府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八月十五祭月,果饼必圆……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有兔杵而立捣药臼中。”

蟾蜍、玉兔、桂花树

孙子曰:“日有短长,月有生死。”月亮或盈或亏的周期变化,形成个性鲜明的生物特性,也让古人相信,月亮的身后蕴藏着某种不死的力量。作为与太阳相对的“太阴”星宿,先民们又将月亮视为主管雨水的神。

虽说“嫦娥变蟾蜍”自有其神话性的一面,但用蟾蜍来隐喻月亮,颇有道理。蟾蜍性亲水,冬蛰夏出。从卵、蝌蚪到有足无尾的蛙,其周期性的生命历程,让古人想当然地认为蟾蜍就是月宫的主人。

其实,不只在中国,用蟾蜍或蛙来隐喻月亮,在全球各处的人类文明中也广泛存在。太平洋中,所罗门群岛的土著也把月亮看作一只蟾蜍的化身;美洲的墨西哥人就认为月亮女神,是水的掌管者,她的化身是一只大青蛙;圭亚那的印第安人也认为月亮中有一只青蛙;在兰雀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一对姐妹和星星结婚,各生一子。妹妹的孩子兰雀后来升天,成为了月亮,而同行的妻子就成了月中的蟾蜍……

令人好奇的是,到了西汉时期,大多数的典籍中,月中的蟾蜍已经与玉兔同在。玉兔何来?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闻一多有过尝试,他认为“盖蟾蜍之‘蜍’与‘兔’音近易混,蟾蜍,变为蟾兔”。于是蟾蜍一分为二,变成蟾蜍和玉兔。

“撷芳主人”董进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解释――蟾蜍与玉兔的形象来自月球上的阴影图案。按照他的理论,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右上角的部分可以看到根据月球阴影绘制的蟾蜍与玉兔。只是,“帛画因为整体构图的需要,月亮与之前的图示是左右相反的。”

有美女、有动物,月宫中当然也少不了植物。朴实的中国人选择了“桂”,至于是月桂树,还是桂花树,中国人就分辨不清了。但现代植物学中,前者属于樟科,后者属于木犀科,差别大相径庭。

关于月中的桂,最早的资料见于西汉《淮南子》“月中有桂树”的记载。至于来历,有人说“月桂,因其逐月开花的特点,被附会到月宫”;但考据党们可不善罢甘休,他们从训诂学中探明“桂”和“蛙”都是从“圭”的同源词,因而月中的“桂”就是从象征繁衍生育的“蛙”中孳乳派生而来。

上一篇:宝钗拍蝶的三重解读 下一篇:高温烟气急冷过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