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住区场地设计要点探析

时间:2022-03-05 10:57:37

山地住区场地设计要点探析

【摘要】:本文针对近几年山地住区趋于平原化,逐渐丧失山地特色的现象,提出紧密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的原则,通过科学划分台地和布置道路来缓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减少土方和资金投入,最终建造出节地、生态、以人为本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山地住区;场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一个山多丘陵多的国家,在国有土地中有2/3为山地面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蔓延,城市内可供利用的平坦用地正逐渐稀缺,于是不可避免的山地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城市居民的关注。但伴随着许多居住区的开发,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小区景观和容积率,而忽视了山地住区中场地设计的重要性,使许多山地住区在建造过程中浪费了资金,破坏了自然,甚至造成了安全隐患。所以探索出一条山地居住区场地设计的道路,是当前满足山地居住区合理开发的当务之急。

2目前场地设计中的问题

近几年山地小区场地设计时常发生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在建设与运营成本的逐渐增高,设计前期忽视复杂的自然地形,无法切实的进行场地分析,更有甚者盲目移植平原地区的小区平面,只是追求平面构图的美观,结果造成土方填挖量的增加,不但耗费大量平整场地的资金,还破坏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山地小区丧失了其可识别性,竖向轮廓线的消失代表着场地山地特色的缺失。

3场地设计要点探析

在山地小区设计中,鉴于设计场地地形复杂,场地的平整与道路竖向设计是完成场地合理设计的基础,所以如何依据复杂的分析数据进行场地平整和道路竖向设计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

3.1前期场地分析

对山地居住区进行竖向设计前,首先要对基地地形地貌、交通环境、地址水文等进行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地调研,通过实际的勘测了解基地的地形、周边建筑及道路、基地内的植被种类等,然后将调查的内容进行整理;另一种是计算机分析,常用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IS是用来收集、提取、存储、转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工具,其可以将零散的数据和图像资料加以综合存储在一起,并将文字和数字资料高效地结合,使用空间的、描述性的(或属性的)数据通过地图来定义物体及真实世界的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规划用地的坡度、坡向、沟谷位置、竖向高差大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场地设计。

3.2场地平整

按山地的坡度可将其划分为坡度较小,地形起伏不明显的缓坡地形及坡度较大,具有显著高差,坡度不小于8%的陡坡地形。缓坡地形可以通过场地自身小规模填挖改造成为平缓斜坡的规划地面形式结合建筑空间设计来满足空间及功能的需要,竖向设计较为简单,而本文所研究的山地竖向设计属于后者——陡坡地形。

1)化整为零

对于高差或倾斜度较大的地形,我们不适宜采用大挖大填的方法,一方面破坏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另一方面丧失了山地住区的艺术魅力,降低了可识别性。所以我们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结合地形将整个基地合理分成若干台地,通过道路相互联系。

为保持原有山地特质并减小施工难度节省造价,台地的边缘一般沿等高线的形态进行划分,蜿蜒曲折形成山地特色。在台地划分时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A. 台地大小的确定。

①场地的自然高差、平缓区域和陡峭区域的分布影响每块台地面积的划分。以减少土方量为原则,高差较小坡度平缓的区域台地面积划分可以较大,高差大坡度较陡的地区台地面积划分较小。

②在坡度较大且坡度变化较大的基地上,划分时可参考GIS的坡度分析数据,将坡度变化缓慢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平台,有利于这一区域达到挖填平衡。

③小区多采用组团的组织方式,同一个台地上的建筑一般视为一个组团,所以台地面积大小可参考组团的大小来确定,以确保整个小区保持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关系。

④台地的宽应满足组团内楼与楼日照间距,并确保本台地上最北边的楼与较高一层台地最南边的楼的日照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B. 台地高程的确定

①台地的高程一般为一个数值范围,帮助调整台地与周边的关系。

②台地的自身的高程还应参考通过的道路的设计高程,保证居民的正常出行。

③为了减少土方量和运输量,台地的高程以自然地形的高程为参考的重点,一般以台地中间通过的等高线为参考高程,确保在整地时每块台地能自身达到填挖平衡。

C.相邻台地高差的确定

①在原始高程差一定的小区中,台地分的越多,则相邻台地的高差则越小。

②小区内连接各台地的是小区内的道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小于等于8%,则相邻台地的高差越大,道路爬坡的长度越长,道路与周边地块的衔接越弱。道路与台地的衔接分为道路与台地坡度不同,道路一半高于台地一半低于台地和道路与台地坡度相同台地与道路相平两种情况。前者则要考虑道路的长度与道路的最大坡度所能攀爬的高度要能满足相邻台地设计高差设计。

③台地可以采用小于8%的放坡减小两台地间的高差,一方面减少回填的土方量,令一方面减小两台地间高挡土墙对人视线、交流的阻挡。

2) 局部调整

在当整片住区被大体划分成若干台地后,每级台地内部还需要进行局部的调整来满足组团内部功能的需要。其方法是采用缓坡、局部分小台、架桥、阶梯等设计元素来处理台地与入户,小区一级道路与小区二级道路及小区二级道路与小区三级道路(多为入户路)相互衔接的问题。

3.3道路竖向

小区内的道路按用途可分为车行道路和步行道路,按其特性可发现,步行道路在设计中多与等高线垂直,用以满足人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多以梯道、缓坡作为竖向设计的元素;而车行道路则多是沿着等高线进行攀登,为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中规定的坡度小于8%的规定,道路形式上多采用“s”形、曲线形帮助攀爬高差较大的坡地,在对车行道进行竖向设计时应遵循:

A. 道路总长最短原则:道路越短越能减少资金投入,增大土地的利用率。

B. 局部坡度最大原则:对于垂直等高线的爬坡道路进行设计时,其坡度越陡,则路径越短。

C. 依附等高线走势原则:保证道路平缓及减少对自然破坏,提高安全性。

D. 土方挖填量最少原则:道路标高的调整,可减少边坡、挡土墙的数量。

由于山地小区地形复杂且本身的高度差异较大,决定了道路竖向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别需要处理的是道路竖向与周边环境的衔接,这些关系有:

A. 小区道路与城市规划道路的衔接

小区的出入口是小区道路与城市规划道路衔接的重要节点,由于城市道路与规划用地标高衔接处有高差,所以在规划小区道路时应选择合理的小区出入口以保证用较小的土方量解决小区内外道路的衔接问题。

B. 沿街商业与道路的衔接

由于地形的复杂,当商业沿城市道路时,由于城市道路与两边商业所处台地坡度不同,商业与城市道路有高差,则可以通过加设台阶或商业前加设广场、休息区域来解决;当其为商住楼时,由于商业区域入户从城市道路而居住从宅院入户,在城市道路标高与宅院设计标高差异大时,公建室内标高则值得仔细推敲商酌,使商业和住宅都能方便人们的出入。

C. 住宅建筑与道路的衔接

在山地小区设计时常出现道路与住宅建筑不在一个标高的情况,建筑高于或低于道路,影响居民日常入户,可采用建缓坡、架桥、阶梯等方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S].

[2] 陈世荣.山地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2.

[3] 张立磊.山地城市公园地形设计原则与途径[D],2008(1)62—63.

[4] 郑宇,段斌.山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讨—以广州市林海山庄为例[J].规划师,2007.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预算管理 下一篇:基于休闲商务商贸功能视角的城市中心区设计初...